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一位名叫欧谤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admin2017-04-30  14

问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一位名叫欧谤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的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结合案例,分析此方法的优缺点。

选项

答案谈话法的优点:一是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案例中苏格拉底针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概念,给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问题来帮助欧谤德谟辨清概念,这正是苏格拉底根据欧谤德谟想当政治家的愿望来提出的问题,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当中。二是教师能够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案例中苏格拉底给这个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是让学生分清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当他发现学生对“什么是欺骗”并不十分清楚时,及时改变了提问的方向,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这就体现了谈话法的灵活性特点。 谈话法的缺点:花费的时间长,同样的时间传达的信息量大大少于讲授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Aaq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