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dmin
2015-09-30
13
问题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选项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
B,C,D
解析
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使用爆炸的方法杀人的,要注意分析其爆炸的行为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即是否使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如果行为人虽然使用了爆炸的方法杀人,但其行为并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应当认定为爆炸罪。本案中,乙意欲杀丙,且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故应认定其爆炸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D错误。打击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误差,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刑法理论的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即在上述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因此BC错误。甲雇佣乙杀丙,二者之间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因此构威了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故A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TA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04年3月,邹某在路边拾得一张户主为白某的加有密码的存折,因邹某认识白某,即多次估猜密码,在猜中密码后,邹某分三次将存折中的10余万元从银行提出藏匿。公安机关讯问后,邹某即承认上述事实,并将赃款全部退回。邹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某区区政府几位主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决定在洪灾期间引爆某水库堤岸,淹没下游的村庄,以此寻求国家的经济救济。县检察院认为此案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更为适宜,该县检察院需经履行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甲在铁路上没置路障,阻拦军事行动车辆通过,导致所运军备物资严重损失,致使军事任务完成受到严重影响。甲的行为构成:()
胡某绑架了其朋友金某的儿子,要求其交付赎金100万元。后又念及自己与金某是多年的好友,且金某多次在物质上帮助过自己,觉得这样做良心不安,于是将金某的儿子送回了金家,则胡某的行为属于:()
田某,男,2l周岁,因敝意杀人被人民检察院起诉至某中级人民法院,巾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作出判决后,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了上诉。在本案中.高级人民法院在组成合议庭的时候,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张某段某两人持枪一起去谋杀马某,见马某后两人同时开枪,张某击中马某心脏而段某击中马某右臂,马某当场死亡,该案中,下列哪几种说法正确?()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5年。人民检察院提起了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随后,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了抗诉。按照法律规定,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
高向海,男,41岁,系某县副县长,主管交通等工作。1997年5月的一天晚上,高向海利用收取公路建设集资款的机会以暴力手段将前去县办公室请求缓文的女青年刘南华强奸:刘南华被害后立即到县人民检察院告发,县人民检察院按管辖规定转往县公安局并通知其及时查处。县公安
张某、王某二人因共同对陈某实施殴打行为受到某公安分局处罚。张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认为原处罚决定正确,予以维持,并在复议决定中注明,对张某的处罚行为正确,建议予以维持。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在下列配送方式中,服务水平最高的一种配送方式是()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是
早失后造成继承牙萌出困难最多的乳牙是
在审判阶段,可以接受人民法院指定担任辩护人的只能是( )。
解决合同及其他纠纷的主要方法是()。
永佃权
专制型教师对学生可能产生()等影响。
钱穆先生曾说:“做学问可训练做人。”初听不免令人困惑,“做学问”是少数人从事的职业,并非人人可为,更非人人必为,除了享受其研究成果,可谓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毫无干系。不过,若我们把思路放开,钱先生此言也不难理解。这里的关键在“训练”二字:治学的道理、方法,许多
甲、乙两队同学去植树,甲队有一人植树6棵,其余每人都植树13棵;乙队有一人植树5棵,其余每人都植树10棵。已知两队植树棵数相等,且每队植树的棵数大于100而不超过200,那么甲、乙两队共有多少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