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定材料 材料1:电影圈近两年冒出的一个新名词——粉丝电影,至今仍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顾名思义,粉丝电影是属于粉丝的电影,粉丝这一群体对于电影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而言,粉丝电影被解释为“主打粉丝群体,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一般制作成本较低,

admin2020-12-09  22

问题 1.给定材料
    材料1:电影圈近两年冒出的一个新名词——粉丝电影,至今仍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顾名思义,粉丝电影是属于粉丝的电影,粉丝这一群体对于电影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而言,粉丝电影被解释为“主打粉丝群体,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一般制作成本较低,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
    一种现象的出现,与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个信息爆炸、资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能在嘈杂的信息环境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关注,不少电影投资方直觉地选择明星效应,在电影的营销中甚至强调“粉丝营销”,这也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粉丝电影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
    票房是电影是否成功最直观的体现,电影的上映都承受着拉动票房的压力。电影需要偶像的根本原因是电影需要票房,偶像带来粉丝,粉丝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偶像催生票房。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票房盈利成了创作的主要或唯一目的。粉丝电影有一部分完全是制片人和投资者为迎合大众口味而摄制的。一部电影若想获得丰厚的票房成绩,或买情节,或买特技,或买明星。大多数的粉丝电影为中小投资型,受资金投入、科技等因素的局限,相对简单的制作并不足以使其在电影圈站稳脚跟,只能起用偶像明星,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明星效应吸引粉丝群体、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是保证电影票房收人较为保险的一种手段。
    材料2:2018年夏天,许多以流量明星为卖点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上线,除了口碑依旧不令人满意,其票房、收视率和点击量也直线下滑,甚至连关注度和话题量也大不如前。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每个时代的人们对偶像的认知会有所区别,但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然而,当下娱乐圈的流量担当们却颠覆了社会对偶像的这一认知。他们虽然集万千粉丝的宠爱于一身,拿着天价片酬和出场费,心思却没放在提高业务水平上。为了图省事、挣快钱,有的用念数字代替说台词,后期用配音弥补;有的为了缩短拍摄时间,远景全找替身代演……
    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当前,很多流量明星和其背后的操盘手一心只想着如何获取更多商业利益,全然不将艺人应有的艺术追求和文化责任放在眼里。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操盘手深知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性,不惜下重金蹭热点、抢头条、买热搜,利用各种软文硬广对艺人进行吹捧,将其包装成个性独特、举止可爱、外貌时尚、为人正派的“完美”人设,从而迷惑人心,让更多粉丝为之倾倒。
    同时,社会风气对流量明星过度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娱乐生活逐渐丰富。在艰苦岁月被奉为偶像的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和劳动者,在娱乐风暴的席卷之下被放置于角落,而娱乐明星绚丽登场,成为新媒体的宠儿。传媒行业涌现了一批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狗仔娱记,偶像的私生活成了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谈资,这种变化都给了流量明星存在的理由和安全感。
    流量明星当道,引领着一股以白、瘦、小V脸为美的强势审美潮流,使原本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取向日趋单一,会误导受众对“偶像”二字的正确认知。有的选秀偶像、流量明星大多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为了迎合某些粉丝的审美偏好,经纪公司会根据其外形和过往经历,给他们设定诸如叛逆少年、乖宝宝之类的人物形象,然后编织一些狗血励志故事和悲情人生经历,以提高话题性、关注度和同理心。于是,“真”不见了,“善”和“美”也无从谈起。
    C位出道是极小概率的娱乐事件,但在“劣币驱动良币”的定理下,其示范效应却非常强大。它给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营造了一个一夜成名的白日梦境,诱使他们放弃“脚踏实地工作学习,勤勤恳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去追逐“靠高颜值、耍机灵、抖包袱就能轻易成功”的幻象。
    另外,这种病态的文化现象也会对传统艺术教育造成伤害。如果五音不全可以当歌手,演技拙劣能够做主角,那么传统艺术院校存在的价值就会遭到怀疑。
    材料3:粉丝经济与应援文化有关,最初是粉丝对偶像的支持。但粉丝们不满足于对偶像的“远处观望”,开始采取各种手段接近偶像,并试图参与到与偶像相关的日常生活及事业发展的“养成活动”中,逐渐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专业化、集体化态势。
    粉丝的力量不容小觑,没有适当的引导很容易陷入盲目的狂热和非理性的状态,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扰乱行业准则、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的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种状况下,影视行业一些从业者试图照搬日韩模式,引领大众文化消费,把“粉丝为王”的错误理念植入影视创作生产的各个环节,过度追求消费者情感变现的短视逐利心态也暴露出冰山一角。
    对粉丝经济要善加引导,应使其成为文艺创作的助力而非目的。文艺创作有其最基本的创作逻辑和规则,优质的偶像也有世界通行的塑造方式。对于创作者而言,需要放下身段,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用更纯粹、更专业的态度去对待艺术创作,让粉丝以更为理性、更易把握的方式参与偶像形象的建构。只要拿出满满诚意,制作出兼顾粉丝群体且具备主流文化影响力、让人喜爱叹服的文化精品,又何愁不能吸引到大批粉丝,何愁得不到最广泛人群的声援呢?
    2.作答要求
    给定材料中提到“对粉丝经济要善加引导,应使其成为文艺创作的助力而非目的”,请以这句话为话题,联系社会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准确,思路清晰;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正确运用粉丝力量 提升文艺创作水平 为帮偶像宣传,粉丝投放机场广告;为给偶像庆生,粉丝购买星星应援;偶像出席国际活动,粉丝为当地媒体准备风雅礼品;偶像参加公益慈善,粉丝紧随其后奉献一份份爱心。粉丝团队巨大的能量,让部分文化企业惊喜万分,他们利用偶像效应,吸引粉丝为文艺作品买单。其实,这种做法无益于文艺产业发展,我们要正确利用粉丝力量。 将吸引粉丝作为目的,只会令文艺作品江河日下。文艺作品,有着教化社会伦理道德,给予人们健康思想,供给社会审美娱乐等责任。任何一部作品要想符合这些要求,获得大众认同,都需要精雕细琢。可如今,部分企业却只将招引粉丝作为创作目的,剧本忽视细节打造,图书缺乏深度思考,文化企业邀请偶像明星为自己低劣的作品演出、站台,妄图以其强大的“吸粉”能力来获取高额收益。不可否认,这种模式确有成功案例。但若是长此以往,文艺创作的价值将被压到最低,整个文化产业难免“劣币驱逐良币”,最终迎来崩塌结局。而且,偶像明星参演文艺作品,本为转型升级,获得长远事业,可文化企业的此类做法,却令他们白白消耗粉丝的信赖与关注,能力却未能得到提升,即便遇到优质作品,也无法精彩演绎。由此可见,以吸引粉丝为目的的文艺创作,对于粉丝、企业、偶像三方来说都无长远利益,这一问题若是不加扭转,只会令我国文艺作品质量不断下降。 将粉丝关注作为助力,才能令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其实,粉丝对文艺创作的价值有判断力,并非仅仅是为低劣产品买单。粉丝群体体量庞大,是一支为数众多的宣传团队,只要产品质量过关,粉丝群体将助力它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认同。而且,对于偶像明星来说,若要维持粉丝团队,还是要用精致的产品打动人心。对明星来说,粉丝是他们拼搏奋斗的动力,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2017年,《白鹿原》登陆电视荧幕。剧本改编历时两年半,而剧中既有张嘉译、刘佩琦等老戏骨,也有李沁等新生代。一众偶像明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电视剧还未上映,便受到广泛关注。这些明星更是不负粉丝期待,用精彩的演技讲述了这个悲壮的故事。这一成功,为众多文化企业树立了榜样。在粉丝经济发展的今天,文化企业应用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打动粉丝,获得推广,更应该让偶像明星得到成长,如此才是对广大粉丝、偶像明星与社会大众负责任的经营态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创作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非常看重,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四条嘱托。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便要改变目前粉丝经济过度发展的现状,积极合理地利用粉丝力量,推动我国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U2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共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