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考据学的发展演变

admin2018-11-22  15

问题 论述考据学的发展演变

选项

答案考据学即清代所谓的汉学,又称朴学,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要切实、有用,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修己治人的实学。顾炎武主张从小学人手,用训诂名物的方法来理解儒家经典的真义。他们的经世致用主张,是对明朝覆亡的反思,也有复明反清的功用在内。 但是,随着清政权的巩固,政府一面用大兴文字狱的方式加强思想钳制,另一面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以转移人们反清的视线。在这一背景下,顾炎武等人所提倡的重视现实社会问题研究的精神遭到阉割,但他们重视读书、反对空谈的学风对后来的学者却产生了深远影响。 稍后于顾、黄的阎若璩、胡渭诸家的经学著作,树立了考据的范例。 胡渭(1633~1714年),字出明,浙江德清人。精于经义,尤精舆地之学。所著《禹贡锥指》和《易图明辨》等,在辨别古书真伪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在《易图明辨》中,他证明了河图洛书之妄。 阎若璩(1636~1704.年),字百诗,先祖居山西太原,生长于江苏山阳。深于经史,亦精于地理。所著《尚书古文疏证》(8卷)一书,用严谨的考据方法,证明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25篇古文尚书和所附的《孔安国传》为伪造。从阎若璩、胡渭开始,逐渐形成一种脱离社会现实、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这种学风,到乾隆、嘉庆时期更加盛行起来,形成了所谓的“乾嘉学派”。 乾嘉考据学派主要分为吴、皖两大派。吴派以苏州府元和人惠栋(1697~1758年)为首。著有《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书。吴派的治学方法是相信家法而崇尚古训。一切务在遵从和恢复汉人的说法。吴派的治学方法被梁启超概括为“凡古必真,凡汉皆好”。由于比较保守,所以独创性的学术成就不大。 皖派以戴震为首。他们在治学上“实事求是,不主一家”。因此,皖派思想比较开放,富于创造性,不拘泥于和不过分迷信汉儒之言。所以他主张从事考据必须坚持“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求实精神和严谨态度。同时还认为,义理寓于典制,求义理不可凭空胸臆,必须求之古经。所以,他们采取“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的严谨考据方法,在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清代考据学在整理和考订古代经书方面的成绩很大,据统计,有389种之多。清代考据学者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不仅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还对史、子、集诸部进行了清理和爬梳。他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手段,对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大量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WW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