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马智强先生认为:“语文”是一个功利化技术化的名称,更名“语文”,“代表国家、民族的‘国’、代表古国文化的‘文’都被轰下台了,只剩下代表工具的赤裸裸的‘语’和‘文(书面语)’”。王丽在《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一文中指出:“‘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

admin2018-06-23  22

问题 教育专家马智强先生认为:“语文”是一个功利化技术化的名称,更名“语文”,“代表国家、民族的‘国’、代表古国文化的‘文’都被轰下台了,只剩下代表工具的赤裸裸的‘语’和‘文(书面语)’”。王丽在《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一文中指出:“‘国文’‘国文’,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使我们从拿起母语课本的第一堂课——即开启童蒙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我’是中国人。它给我们一个文化上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烙在我们情感和意识的深处,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不会丢失。”“但语文,好像只是一个模糊的所指……两者无论是在符号学,还是语义学上的内涵都不一样。”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选项 A、“语文”“国文”,并非仅是一字之差
B、“国文”更名为“语文”,暗含了对于民族性的忽视
C、课程名称是课程本质属性的语言凝结
D、“语文”“国文”的更改并无深刻内涵

答案B

解析 这是一道主旨化的意图判断题。马智强、王丽两位学者的话,显然都表明了一个观点:“语文”“国文”并非仅是一字之差,将“国文”更名为“语文”绝非仅仅是文字的改变,其中暗含了对于民族性的忽视,实践中也就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思路。而A项,相较于B项,没有更深层次地去挖掘这一字之差的内涵,即作者的意图。因此,本题选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cm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