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石山公司起诉建安公司请求返还86万元借款及支付5万元利息,一审判决石山公司胜诉,建安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石山公司放弃5万元利息主张,建安公司在撤回上诉后15日内一次性付清86万元本金。建安公司向二审法院申请撤回上诉后,并未履行还款义
石山公司起诉建安公司请求返还86万元借款及支付5万元利息,一审判决石山公司胜诉,建安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石山公司放弃5万元利息主张,建安公司在撤回上诉后15日内一次性付清86万元本金。建安公司向二审法院申请撤回上诉后,并未履行还款义
admin
2021-05-28
48
问题
石山公司起诉建安公司请求返还86万元借款及支付5万元利息,一审判决石山公司胜诉,建安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中,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石山公司放弃5万元利息主张,建安公司在撤回上诉后15日内一次性付清86万元本金。建安公司向二审法院申请撤回上诉后,并未履行还款义务。关于石山公司的做法,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7/3/46)
选项
A、可依和解协议申请强制执行
B、可依一审判决申请强制执行
C、可依和解协议另行起诉
D、可依和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
答案
B
解析
选项A不应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百六十二条:“发生法律效力的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与其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可知,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确认调解协议裁定,支付令等,并不包括和解协议,换句话说,和解协议不能作为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
选项B应选。裁定准许撤回上诉后,二审程序即告终结,同时一审法院的裁判发生法律效力。若一方当事人不执行和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只能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一审判决。
选项C不选。当事人不能依据和解协议再次起诉,因为会构成重复诉讼。
选项D不选。确认调解协议案件,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有关调解组织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该协议有效性的案件。由此可知,和解协议是不能申请司法确认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i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可由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有()?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
王权为了在诉讼中取得优势地位,在一审中不出示自己具有的有力证据,而在二审中出示。二审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王权提供的是新证据,且一旦采纳本案就要发回重审或改判。但是王权所出示的新证据没有在举证期限内提出,且不具有提出不能的客观原因。二审法院应如何处理?(
甲公司委托乙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一种新的电子产品,合同中未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的归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公司与乙大学合作开发一种新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开发成功,甲公司与乙大学未对专利申请权作出约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公司委托乙公司销售货物,乙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与丙公司签订了货物销售合同,签订合同时丙公司知道乙公司是替甲公司销售货物,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关系是:
关于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司考.2008.3.84)
甲公司于2004年5月10日申请一项汽车轮胎的实用新型的专利,2007年6月1日获得专利权,2008年5月10日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专利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甲企业于1996年10月就一项组合家具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试问下列选项中哪些破坏该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随机试题
设a0,a1,…,an为满足式子的实数.试证:方程a0+a1x+a2x2+…+ann=0在(0,1)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男,24岁,近2年来,面部、胸背发生红丘疹、脓疱和结节,有黑头粉刺。处理应给予
关于路上线路类的3级生态影响评价成果包括()。
某企业集团的下列业务单位中,适合选择成本领先战略的有()。(2010年)
2011年中国通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产生的影响的是()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__________,文化产业快速__________,文化体制改革不断_________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
()话机锁()语言选择()查找网络()节电方式
Nooneworddemonstratedtheshiftincorporations’attentioninthemid-1990sfromprocessestopeoplemorevividlythanthes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