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一/2010年第15题)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一/2010年第15题)
admin
2013-09-05
54
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一/2010年第15题)
选项
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
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
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大诰》周公对臣民之训诫
D、“明刑弼教”作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思想基础,其理论依据源自《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内容比较丰富,颇有特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思想来源,有一定难度。
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周礼.秋官》中有“八辟丽邦法”之说。“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议亲(皇帝亲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议功(有大功勋)、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议宾(前代皇室宗亲)。此后,“八议”成为各代刑律的重要内容。唐律中的名例律在五刑、十恶之后即规定了八议制度。故A项表述可以成立。
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汉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后汉书.章帝纪》载,东汉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十二月报囚。”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秋冬行刑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唐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亦溯源于此。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成立。“秋冬行刑”制度自汉代始而非自唐代始,错误比较明显。
朱元璋在修订《大明律》的同时,为防止“法外遗奸”,又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具有与《大明律》相同的法律效力。《明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之名来自儒家经典《尚书.大诰》,原为周公东征殷遗民时对臣民的训诫。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重典治吏”是大诰的一个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故C项表述可以成立。
“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后人简称“明刑弼教”,从字面而观,“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德”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以前论及“明刑弼教”,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宋代以降,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作了新的阐释。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认为礼法二者对治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又从“礼法合一.”角度对“明刑弼教”进一步说明:“故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刑以弼之,虽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缓或急。”与前代儒家学说不同的是,他强调刑与教的实施可“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经此一说,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而可以“先刑后教”行事。这看来小小的变通之义,却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礼法合一——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明清两代法律实施的方法、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一般说来,倡导“德主刑辅”,本意是注重道德教化,限制苛刑,所以它往往是同轻刑主张相联系的。而经朱熹阐发,朱元璋身体力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则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明清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故D项表述可以成立。
根据以上分析,B项符合题目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jC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区人民法院对张某抢劫王某一案作出了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在一审宣判后,只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刑事部分生效后,如果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一审判决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赵某指出,公诉人的书记员李某曾在侦查阶段担任鉴定人,并据此要求李某回避。对于赵某的回避申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个体户甲与国家机关会计乙勾结,利用乙经手单位资金的机会,共同侵吞乙单位采购款1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有关财产刑执行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下列做法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是?()
关于侵犯财产罪及相关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一日,甲请乙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3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某公司从事出口加工,有职工500人。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订单锐减陷入困境,拟裁减职工25人。公司决定公布后,职工提出异议。下列哪些说法缺乏法律依据?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依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随机试题
调查法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相当于子宫内膜周期中的
修复体宜采用的抛光材料为粘接修复体常用的水门汀为
居住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张某在大陆某法院参与民事诉讼。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施以()为主的监督方式。
海上损失分为全部损失(TotalLoss)和部分损失(PartialLoss)。全损又可分为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部分损失又可分为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
能够用于解答“假定每个投资者都使用证券组合理论来经营他们的投资,这将会对证券定价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模型是( )。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_____抑制。
材料一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物的发展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过程的更替要通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建立,充分体现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和否定之否定的趋势道路。从早期马克思、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哲
A、17B、6C、30D、12D3×4+5+7=24,6×6+0+12=48,6×(12)+5+(-5)=72。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