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甲县检察院检察长郑某与某黑社会性质团伙勾结,对此团伙的犯罪行为放纵包庇,引起极大民愤,经调查,甲县副县长蒋某也参与其中。在该县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共有324名正式代表,其中25名代表书面联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对于蒋某和郑某的罢免案。对此,下列选项中判断正
甲县检察院检察长郑某与某黑社会性质团伙勾结,对此团伙的犯罪行为放纵包庇,引起极大民愤,经调查,甲县副县长蒋某也参与其中。在该县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共有324名正式代表,其中25名代表书面联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对于蒋某和郑某的罢免案。对此,下列选项中判断正
admin
2013-03-04
65
问题
甲县检察院检察长郑某与某黑社会性质团伙勾结,对此团伙的犯罪行为放纵包庇,引起极大民愤,经调查,甲县副县长蒋某也参与其中。在该县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共有324名正式代表,其中25名代表书面联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对于蒋某和郑某的罢免案。对此,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A、该县人大开会期间,只有主席团和常务委员会才可以提出罢免案
B、25名代表提出的罢免案无法启动对蒋某的罢免程序
C、在合法罢免程序下,郑某并不属于可被罢免人员之列
D、罢免案需要经出席会议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答案
B
解析
根据1979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甲县人大开会期间,有主席团和常务委员会和1/10以上(在本题中,即是33名)代表可以提出罢免案,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同法第56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乡、民族乡的人民政府设乡长、副乡长。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副县长是县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而检察院检察长和政府组成人员均是合法罢免程序下人大的罢免对象,故C项错误。根据同法第38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的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随时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的罢免必须由原选举单位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原选区以选民的过半数通过。”D项错误,罢免案需要经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而非出席会议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qQ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制订了“开皇律”。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开始出现。
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
17世纪的科学理性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信念即_____。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人为祭酒,一般都由学识渊博,声望较高的儒家学者担任,唐代著名文学家()曾担任过此职。(中国人民大学201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____________。(复旦大学2016)
雅典公民大会的表决方式是()。(武汉大学2011)
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木塔是()。(厦门大学2016)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论述在“新时代”应当如何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开展新闻舆论工作,实现“坚持正确方向”和“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传播力”的统一。(人大2018年研)
随机试题
关于闭孔神经,正确的是()
2001年我国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有6个座位连成一排,安排3人就座,恰有两个空位相邻的不同坐法有()。
低压部分是指节流阀后至压缩机的吸气阀门前,也称为低压系统。()
患者,女,72岁。股骨颈头下骨折,有移位1天。其最佳治疗方法是
口服给药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属于人民警察集体奖励条件的有()。
教育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
当人们遇到危险情况时,机体的植物性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会产生“或战或逃”的反应,使机体处于_________状态。()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