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材料2

admin2022-09-16  12

问题 材料1
1952年前后,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是不符合实际的。
  材料2
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作出深入的论证。他说:“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占据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中国不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要它不变,就是要使事物停止不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如何理解“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

选项

答案首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占主导地位。这些因素的增长决定了中国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其次,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已经失去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再次,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具备了有利条件,可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制度基础。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在这种条件下,1953—1956年经过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vG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