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与乙签订协议,约定甲将其房屋赠与乙,乙承担甲生养死葬的义务。后乙拒绝扶养甲,并将房屋擅自用作经营活动,甲遂诉至法院要求乙返还房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甲与乙签订协议,约定甲将其房屋赠与乙,乙承担甲生养死葬的义务。后乙拒绝扶养甲,并将房屋擅自用作经营活动,甲遂诉至法院要求乙返还房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dmin
2022-05-11
75
问题
甲与乙签订协议,约定甲将其房屋赠与乙,乙承担甲生养死葬的义务。后乙拒绝扶养甲,并将房屋擅自用作经营活动,甲遂诉至法院要求乙返还房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A、该协议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
B、该协议在甲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
C、法院应判决乙向甲返还房屋
D、法院应判决乙取得房屋所有权
答案
C
解析
遗赠扶养协议中遗赠人的财产在遗赠人死后转移给扶养人。此处,甲、乙约定甲生前即将房屋赠与乙,而不是死后赠与乙,该协议不是遗赠扶养协议。附条件的合同中,条件成就与否直接决定合同生效或失效。甲、乙约定的甲将房屋赠与乙、乙承担甲生养死葬的义务,是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合同的条件,选项A错误。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乙应承担甲生养死葬的义务。依照《合同法》规定。乙拒绝扶养甲,甲有权撤销赠与,甲起诉要求乙返还房屋,选项B、D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vT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大学中文系美籍留学生杰克用中文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发表在《文汇月刊》杂志上。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合理使用?()
天驰公司将商标“急速”用于其自产的电动车已有数年,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一直未申请注册。亚新公司与天驰公司有一定业务往来,其于2008年3月1日经核准注册取得“急速”商标专用权,并开始生产、销售“急速”电动车。2009年3月1日,亚新公司将该商标专用权许
甲为一富商之子(16岁),其借给乙10万元,其向丙借款10万元,其在醉酒状态下将自己的价值20万元的罗马表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丁,其立下遗嘱将祖父赠与的一套别墅遗赠给女朋友戊。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某年4月,甲租赁公司与乙工厂达成融资租赁协议,约定甲租赁公司按照乙工厂的选择和要求从设备生产厂商丙公司购买淀粉加工设备3台,租给乙工厂使用,租期5年。甲公司购买后,设备生产产商丙公司货交承运人,设备到达天津港后甲公司通知乙工厂提货。乙工厂提取设备后投入使用
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是:()
二楼住户甲见一楼住户乙家的后面有较大的空间,遂在未经乙同意的情况下将自家的纸箱堆放于此。过年时,三楼住户丙在无意中将手中烟头丢下引燃了甲堆放的纸箱,导致乙房屋被焚毁。对乙房屋的损害,甲丙应承担的责任是:()
某甲的伯父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某甲。3月2日某甲伯父死亡,次日某甲得知这一遗嘱的内容,却说:“伯父何必如此。”直到5月15日,某甲一直没有作出是否接受该遗产的表示。那么,下面关于某甲的行为正确的是:()
甲幼时由乙夫妇收养,一直共同生活。在甲十岁时其生父丙与乙夫妇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丙死后留下遗嘱,房屋由甲继承,存款赠与侄子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甲为开一家茶叶店,从王某处购得门面房两间,约定价款为100万元,张某先付60万元,余款办理过户登记后一个月内付清,双方签订了合同。甲交付60万元房款后,两人一起到登记机构办理过户登记。登记机构告知两人,为市政建设的需要,要按照房屋的评估价收取万分之五的费用
主要办事机构在A县的五环公司与主要办事机构在B县的四海公司于C县签订购货合同,约定:货物交付地在D县;若合同的履行发生争议,由原告所在地或者合同签订地的基层法院管辖。现五环公司起诉要求四海公司支付货款。四海公司辩称已将货款交给五环公司业务员付某。五环公司承
随机试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大网膜叙述错误的是
少尿的概念是指每天的尿量是
为肢体外伤的病人穿脱衣服的顺序是
原子序数为25的元素,其+2价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为()。
某湿陷性黄土场地,天然状态下,地基土的含水量为15%,重度为15.4kN/m3。地基处理采用灰土挤密法,桩径400ram,桩距1.0m,采用正方形布置。忽略挤密处理后地面标高的变化,问处理后桩间土的平均干密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包括的子系统有()。
下面对于防火阀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成本类科目是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下列关于贷款发放的具体流程,错误的是()。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从2006年起,我国国债规模实行()管理。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