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户口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项基本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

admin2013-03-07  38

问题    给定资料
    1.户口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项基本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户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户籍表明了自然人在本地生活的合法性。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均建基于此项制度。
    户籍管理一般应是人口的统计和管理_[作,与社会治安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各种行政单位、各种身份的人都要被编人其中,形成一个遍布各地、各行业将各种职业者联系并束缚在一起的社会治安网络,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废止了旧的户口制度。制发了新的户口簿册,建立了新的户口登记制度。但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仍保留有大量传统户籍制度的内核。如户籍带有深深的身份烙印,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异性,享受的待遇明显不同;户籍被打上世袭的烙印,农村居民的子弟除考学等少数途径外,绝大部分都承袭父母的农村户籍:户籍管理带有很强的社会治安功能等。中国户籍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种做法在建国初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城乡交流的日益广泛,该制度已引起愈来愈广泛的争议与指责。截止至2009年3月,已有河北、辽宁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开始不同程度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着力解决农民工生活和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子女上学和社会保障。”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成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自2005年底,中国开始着手改革户籍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大多数省市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相继开始不同程度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3.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在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过亿农民工在沿海新兴T业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白领以外来人口的身份生活于大城市.同样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异地从事工商业。这三类人口对所在城市贡献了大量税收,但却难以全部享受理应得到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品,多在其常住地政府的正常管理范围之外。城市政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回避其对常住外来户籍人口的福利责任。但这一做法的后果.却是政府对公民的管理存在失灵。
    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同时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了体制性障碍。更是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城市务工农民,连基本的生存条件及安全感都没有,身份不明工作不稳,城市需求及消费畸形发展。
    此外,现行户籍制度严重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与住房、消费(如购车)、教育、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不仅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加大了贫富差距。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和在国内的自由迁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由此生成,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平等。对超生或非婚生的子女实施的不准人户的规定,造成黑户口(没有户口)问题。由于户口的附加值,使得黑户口公民在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遭遇极大的困难。一个中国人出生后被要求选择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户籍作为自己的户籍:在就学、就业等也可以迁移户口,但是有时地方政府会限制迁移的名额,以及征收高额城市增容费。
    4.由于城乡户籍制度,城乡两部分居民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身份在地位上截然不同,配置的社会资源也完全不一样。拥有城镇户籍的城镇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和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而农村户籍的农民无法获得这些好的资源。这就直接或间接地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公造成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均。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资源并不是由市场来配置的.而是政府根据城乡分割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
    由于各地竞争激烈程度不同。一些学生家长在高考报名之前将子女户口迁移至竞争不激烈的地方以求获得更好的录取机会。高考移民现象引起很大争议。由于户口和福利待遇、就学和就业机会直接挂钩,一些公民为了获得城市户口甚至仅仅是非农业户口付出很大代价。如果某人生活在非本人户口所在地,那么他将被视为外来人口,享受不到该地的各种福利,以及充足的就学和就业机会。很多住在城市郊区或者“城中村”的居民,完全不从事农业,却仍然是农业户口;同时也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居民在城市工作,却无法获得非农业户口。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时,如结婚双方当事人不能出具各自的户口本,则民政部门将拒绝给予婚娴登记。
    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对居住地点和]二作的选择权利,使农民被迫在低收入岗位和低收入地区工作,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就业和创业初始条件方面的不公平。城镇居民有机会进入国有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而农民却很难进入国有企业工作,更不用说进入垄断行业。农民即使能够进入这些行业工作,也只能是临时工,不能享受与正式工一样的收入和待遇。
    当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户口迁出学校集体户口之前,其户口将处于冻结状态,无法在民政部门登记结婚,无法办理护照,无法办理身份证。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国应尽快变户口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淡化户籍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实行用工制度与户籍制度弹性挂钩,加速实行证件化管理,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控制手段调节人口迁移。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5.“我们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从江西来北京打工的王某介绍,据他所知,大部分北京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根本不收农村孩子,少量接收的学校需要大量的“赞助费”,因此不少常年在北京的农民工只能选择“民工小学”,但是这些小学设施简陋、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甚至经常因为手续不全而被查封。
    而事业略有小成的任某将自己父母接到北京居住后,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父母生病,“北京大医院看个感冒都能开出三四百元的药,而父母都是农村人,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养老金,没有单位报销,万一得一个什么大病,以我现在的收入都不敢保证说就可以支付全部费用,这是一个无底洞啊。”
    最让这些农村人愤怒的是.他们感觉自己做了很多贡献,却得不到这个城市的认可和包容,即使自己勉强被容纳,父母妻儿也难逃别样对待。这种情绪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推动国家加快了户籍改革的步伐。
    6.有人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同步发展,城市软环境将明显提升。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很难在城里定居,所以要想扫除城市化发展的障碍,户籍制度的取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这样的观点,有专家指出,户籍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起得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一方面可以通过公民身份登记,从而证明身份并确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此外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户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在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身份证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户口簿,虽然它们都是证明公民身份合法证件,但户口簿除了身份证具有的证明个人身份的功能外,还具有证明家庭关系甚至血缘关系的特殊作用,其作用目前是无法替代的。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取消户籍制度,而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改进,使户籍制度与时俱进促进国民经济以及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有序发展。
    7.相关部门知情人士及专家指出。其实公安部新一轮的户改意见已出来了,思路也一直很明确,目前方案主要是总结现有的地方户改经验以在全国推广,但却有来自其他相关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的阻力,进展一直很慢。过去户籍改革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是部门既得利益和部门立法的原因,户籍制度及户口迁移制度只是“替罪羊”。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才是根本所在。
    2006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首次放开户籍限制。这一解禁的直接影响是报名创下历史纪录。50多万考生竞争1万多个职位,比例为48.6:l。而公务员考试此前受到热烈追捧的一个重要因素。恰恰是考上公务员意味着有了大城市户口。在北京,找工作需要北京户口和找可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这两种看似有些矛盾的现象很突出地并存着,就业和教育一起,是如今附着在户口身上最大的两座大山。
    社会保障也是附在户口身上的一大利益,最明显的就是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低保。此外,在住房方面,经济适用房也是本地居民的“专利”,低利息的公积金购房也基本只属于当地城市居民。
    户籍制度改革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户籍制度改革的工作一直在进行,这是一项涉及许多相关部门职责范围的事情。比如,要立法的话,就需要立法机关进行专门的立法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工作涉及地方政府行为,要在较短的时间协调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调进行。这些相关的部门包括民政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但是无论如何,户籍制度是一项公共政策,其改革应该广泛听取民众意见,而不能由相关部门“关起门来”进行。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尝试,但是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户籍附加有其他功能,在这些城市要推进改革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公安部一直在努力协调,希望尽快向全社会公布改革进程和相关内容。
    “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工作都没有理清,所以导致很多地方在进行改革尝试时计划搁浅。”某经济学教授认为,要实现实质性的改革,“目前不是很现实”,应该在既得利益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做到平衡,进而共同进行一些体制上的创新,该教授同时提出:“户籍制度改革不能将该制度背后的内容剥离,而要实行‘大户籍改革’。”也就是对户籍制度以及相关联的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和财政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制度,同时推进、统筹改革。因此,目前要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还仅仅是象征性的,只是要表明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但并没有涉及实质性的内容,要涉及实质内容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8.户籍制度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人口管理办法之一,日本、泰国、瑞典、挪威等东西方国家都实行这种管理制度,只是在称谓上有所区别,比如有的叫“户籍管理”,有的叫“民事登记”,而实际的作用和内容是一致的。
    日本是一个人口流动完全自由的国家,同时,其《户籍法》在保证公民自由流动的同时,对公民的户籍问题作出了详细严密的规定。东京人口1200多万,占日本总人口的1/10。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进出东京,这里的人口流动完全是自由的。日本人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只要成绩合格、交得起学费;可以自由谋求职业,只要应聘成功;可以自由选择住宅,只要买得起住房或签订租房合同,就可以择地择房而居。
    工业发展时期,日本确实出现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倾向,使农业成了“爷爷奶奶农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日本已经基本消除了城乡差别,农村的居住、生活条件不亚于城市,甚至住房更宽敞.空气更新鲜,因此出现了许多白天到东京上班,夜晚回到千叶县、琦玉县、神奈川县居住的“远距离上班族”。
    法国的户口管理工作既有其严格的一面.也具有相当的随意性。严格的是法国人的户口信息同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对于跨区域的人口流动,法国则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愿意,到哪儿扎根都没人拦着。据统计,占地1.2万多平方公里的巴黎市内居住了300万人口,而包括郊区在内的大巴黎地区总人口数则超过1000万。
    外地人到巴黎遇到的首要挑战是住宿问题,而巴黎目前的住房奇贵无比,这一问题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人在巴黎市区工作,却住在郊区,每天通过地铁和公共汽车来回奔走。但是,一旦在巴黎安顿下来,其他问题则不必费心了,因为法国的医疗保险、失业救助等实行全国联网,在首都和外省别无二致。以社会保险为例,法国的社会保险体制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每个公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助、住房补贴、看病就医等一切社会福利。如果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只需通知以前的社会保险机构,将其个人资料转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应机构即可。如果父母跨省市调动工作,子女的入学问题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9.我国目前有关户籍管理的立法《户口登记条例》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其理念、制度与措施都远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有效地掌控个人信息。比如,当前行政执法中面临的罚款执行难、执行不了等,都是户籍管理缺失的并发症。所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结各地户籍改革经验,及时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具有现实紧迫性。
    解决户口登记乱象,必须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统一的户籍法,《国籍法》、《居民身份证法》、《户口登记条例》、《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等几部法律法规都涉及户籍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户籍管理制度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对于户籍管理立法的中心任务,清华大学法学院余教授认为,行政管理的基础在于获取信息,充分的信息是良好行政的关键。整个户籍立法的中心任务应该是掌控个人信息。以便为行政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户籍立法不是要禁锢人们的行动自由,妨碍人口流动,相反.应该有利于人口流动,实行简便、便民的政策。”在谈及户籍管理立法的目标时,余教授认为,必须有效控制人口信息,并保证及时、同步更新,要引入电子政务、网络管理等高科技手段.并逐步使之成为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诸多行政管理信息交汇共享的基础与平台。
    户籍管理立法可以解决户籍登记、变更等事项的技术操作规范。但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不是通过一部法律就可以改变的,制度的改革需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虽然一时半会难以出台统一的《户籍法》,但对现行《户口登记条例》进行修改完善,以解决户口登记乱象,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10.改革户籍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将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国各大城市及公安部均在尝试不同的改革措施。作为东部沿海城市,深圳市2008年在全市实施居住证制度.持有深圳“居住证”的居民子女,可在深圳接受义务教育;持有10年长期“居住证”的居民将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该市流动人口居全国之最,这项措施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该市超过1400万人的总人口中,本地户籍人口不过200多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的比例高达85%。因而启动改革.可谓正合“天时地利”,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自不待言。
    事实上,许多所谓的“流动人口”早已在深圳市拥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但是在法律上却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居住证制度显然弱化了传统的户籍概念,模糊了“本地”和“外来”的区分,提高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流动人口”的法律地位。从而向“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目标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
    户箍之痛,城乡隔膜。农民工从事着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底层工作,用廉价劳动力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巨大产值,但是自己却得不到体面的生活。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农民和农民工付出了不成比例的代价。在宪法第33条规定的平等原则面前.公民权利不能因为户籍而遭到差别待遇。近年来,不少地方陆续启动了户籍改革,这无论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平等权利,还是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户籍制度限制了一些农民和农民工的平等权利。由于孩子不能进入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低工资不足以维持整个家庭在城市定居的日常开支,加之城市福利系统眷顾不足,绝大多数农民工常年单身在外打工,造成了大量的夫妻两地分居和“留守儿童”,不仅给农村家庭带来艰辛,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定。
    从某种程度上讲,户籍改革不仅是对弱势群体个人权利的保障,而且也是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如果户籍改革能够淡化“户籍”的作用,对“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基础教育等方面一视同仁,那么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不再有后顾之忧,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可以自由进城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的孩子可以接受和城市居民大致同等的基础教育。这样不仅为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生活待遇,而且也能够极大地促进城市的秩序、安定与和谐。
    最后,地方户籍制度改革还为中国的渐进式体制改革积累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方制度竞争的良好格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户籍改革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社会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方公共服务、财政和设施究竟可以承受多大负荷?大量“外来人口”本地化之后.可能给当地的教育、交通和居住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在对“外来人口”全面开放之前。地方必须做好哪些准备?这些实际问题在不同地方的体现和解决方式都不尽相同,因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作答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定资料8”介绍了日本、法国的户籍制度。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的户籍改革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社会工业发展时期,日本出现了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倾向,随后出台的《户籍法》,在保证公民福利自由流动的同时,对户籍作出了详细严密的规定,一方面保障进城农民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法国的户口管理工作严格与随意并存,对于人口的流动不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但能确保进城人员的各种社会保障和基本权利、福利的平等享有。 上述事例对我国的户籍改革有如下启示:一是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应协调匹配、统一完善,推进城乡一体化。二是健全户籍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使其得到贯彻执行。三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四是保障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福利,同时保障“留守人员”的基本福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ze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