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方购买一批货物,约定于6月15日提货,但因其未能安排好汽车而未能提货,当天傍晚,出卖人的仓库遭雷击起火,货物被烧。应如何确定损失的承担?( )
甲方购买一批货物,约定于6月15日提货,但因其未能安排好汽车而未能提货,当天傍晚,出卖人的仓库遭雷击起火,货物被烧。应如何确定损失的承担?( )
admin
2009-01-14
42
问题
甲方购买一批货物,约定于6月15日提货,但因其未能安排好汽车而未能提货,当天傍晚,出卖人的仓库遭雷击起火,货物被烧。应如何确定损失的承担?( )
选项
A、出卖人,因为货物是在其控制之下
B、出卖人,因为货物所有权没有转移
C、买受人,因为他未能按时提货
D、双方分担,因为谁都没有过错
答案
4
解析
本题涉及买卖合同中的风险承担问题。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依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规定,在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在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但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本题中,出卖人没有按时交付货物,是因为买受人未能安排好汽车,因此,应由买受人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故应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O9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案情:被告人甲、乙共同将被害人丙杀害。一审程序中,在公诉人对被告人甲、乙同时进行讯问后,经审判长许可丙的父亲丁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身份,就犯罪及财产损失事实向甲、乙发问。丙所居住社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戊旁听了案件审理,并应控方要求就丙的被害情况向法庭作证,先后
高治与杜焘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杜焘是否取得房屋所有权?如果张风住人该房后,杜焘拒绝张凤从楼梯上下,并拿出其产权证,产权证的确将楼梯产权确认给杜焘,杜焘这种行为是否合法?
2002年1月15日,某市公安局的执法人员到个体户张永平的工厂进行检查,发现有多处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如通道狭窄、消防器材上堆放货物等。对此,公安局消防安全处的工作人员作了消防安全检查记录,并提出“限7天改进,罚款人民币5000元”的处理意见,张永平当场签
张三将已经出租的房屋设定抵押,承租人能否以抵押会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由主张抵押无效?如果在抵押期间,张三向王麻子借款,能否用已经抵押的房屋再次设定抵押?《担保法》第35条规定的“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
哪些信件属于要约?为什么?如果甲水泥厂在4月15日给予建筑公司答复,表示同意的,可建筑公司发给甲水泥厂表示不购买该厂的水泥的信函于4月16日到达甲水泥厂的,甲水泥厂与建筑公司间的合同是否成立,建筑公司可否以发出拒绝的信函为由否认合同的成立?请说明理由。
该合伙关系是否成立?为什么?陆维可否作为合伙人?为什么?
甲某与乙某共同构思完成一篇长篇小说的写作并发表于《新月》杂志,该小说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此后,甲某发现《新人》杂志未经同意擅自连载了该长篇小说,甲某与《新人》杂志社多次就赔偿与赔礼道歉事宜交涉未果,甲某诉至A区法院,要求《新人》杂志赔偿精神损失并公开赔礼道
什么叫执行终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什么情况下需要终结执行?
简述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西北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
甲公司的一注册商标系乙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甲申请该商标注册时未经乙的许可。现乙认为其著作权受到侵害,与甲进行交涉。乙对于此事可采取的正确作法有哪些?
随机试题
油管头安装于采油树和套管头之间,其上法兰平面为计算()和井深数据的基准面。
不确定型决策
“提运单号”栏应填()。“运输工具名称”栏应填()。
凡是课堂上发生的预设外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实行辞退制度是保持公安队伍活力,提高公安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
现在的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重。除了大四,他们开始找工作了,其余的学生总是忙于学习,而不愿参加校园团体和俱乐部,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课外活动,不愿关心和学习没有关系的事。总之,他们就像一个机器人。看到同寝室里的人都上图书馆学习,到深夜闭馆才回,而自己却去看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设f(χ)在χ=a可导,且f(a)=1,f′(a)=3,求数列极限ω=.
Fire,scientistsagree,helpedgiverisetoasuccessful,thrivinghumanpopulationbyprovidingheatforcookingandprotection
A、Childrenarewillingtoaccepttherealviolenceinsociety.B、Childrenwillbecomemoreandmorekind.C、Childrenwillnota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