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1年第3题)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2011年第3题)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dmin
2021-01-20
62
问题
(2011年第3题)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选项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述到货币产生之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在两个相互对立、互为补充的形态中完成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为商品,表现为商品一货币一商品,也是通常所说的买与卖两个过程。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故D正确。B、C两项则因其表述不当而不能成立。A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属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论题;本题只是分析商品经济中的矛盾,还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故可以排除A。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e1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年青的毛泽东报名参加了湖南新军。他从当时鼓吹革命的《湘汉新闻》上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这一新名词,接着读了江亢虎写的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材料1APEC蓝,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北京APEC会议期间,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
材料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毛泽东在高度评价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时说:“……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下列对道德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3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何种变化,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这要求
关于处理劳动争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是在
随机试题
A.23B.67C.19D.27E.44手少阳三焦经共有多少个穴位
焊接层数根据焊件的厚度确定,中、厚板一般都采用多层焊。焊接层数过少,每层焊缝的厚度过大,对焊缝金属的()有不利的影响。
构筑物进行满水试验时,第二步工作是( )。
下列不属于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会计核算使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2000年到2007年,采掘工业价格的平均年增长幅度约为()。
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必要要件是()。
[*]
对于学生关系Students(Sno,Sname,Sex,SD,Sage,SAdd),属性Sno、Sname、Sex、SD、Sage!和SAdd分别表示学生的学号、姓名、所在系、年龄和通信地址;其中SD是关系Dept的主键。a.学生关系的主键是
WhobroughtsilktoEuropeinthethirteenthcentur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