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共同实施加害,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共同加害行为的是( )。
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共同实施加害,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共同加害行为的是( )。
admin
2013-03-07
88
问题
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共同实施加害,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共同加害行为的是( )。
选项
A、甲与乙见丙家门口卧着一条花狗睡觉,甲让乙拿石头去打花狗,乙照此办了。花狗被打后朝乙追去,乙忙躲在迎面走来的丁身后,花狗咬伤了丁,丁为此花去医药费3000元
B、赵某驾驶一辆大卡车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把刘某驾驶的一辆出租车撞翻到路边,正巧高某路过,来不及躲避,被压在车下,结果高某的右臂被压断
C、甲在小区遛狗,在甲和乙谈话时,狗将丙的右腿咬伤,丙为此花去医药费2000元
D、王某乘坐李某的出租车回家,在途中李某因与张某发生口角而厮打在一起,此时张某的好友田某也前来帮忙与张某一起殴打李某,王某便上前去劝架,在劝架过程中不知道是谁把自己打伤,花去医疗费5000元
答案
A
解析
共同加害行为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定义的关键词是“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A项,基于甲和乙的故意行为,造成丁的人身损害,符合定义;B项,赵某、刘某显然不是故意的,并且不知道赵某、刘某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所以也不能确认赵某、刘某是否为过失行为,故排除;C项,丙的右腿被咬伤,主要是甲个人的过失行为;D项,不能判明谁是真正的加害人,故不能确定行为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本题正确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eQ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军转干分类
0
行测
军转干
相关试题推荐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关于中国国籍的取得和丧失的原则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在Word中,对邀请函、证书、请柬、成绩单这一类大量内容相同,只是个人信息需要根据情况添加的大批量文档,均可使用()完成。
2011年7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2011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这些年,频发的高校腐败案令“象牙塔”蒙羞。有统计数字显示,近年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比例约为1/4,其中82%的案件集中在基建、采购、财务、招生、后勤服务等部门和环节。不能说中国的高校出了问题,而是制度约束不到位的权力出了问题。
_________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1990年柏林国际啤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带外文的徽章。此奖项和徽章均属子虚乌有。对这一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和测试控制环境时,不恰当的是()。
患者,女,46岁。糖尿病史3年,经饮食治疗并服二甲双胍,病情控制良好。近日受凉后发热,咳嗽,咳黄痰。X线检查为右下肺炎。血糖18.6mmol/L,尿糖(++++)。对该患者除治疗肺炎外,糖尿病的处理应
男,45岁。患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术后第三天诉右上腹剧痛不能忍受。右侧腹部压痛明显,伴肌紧张及反跳痛,右上腹较著,诊为十二指肠残端漏。产生这一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
建设工程信息流由()组成。
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关键是()。
关于ETF联接基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0年福建.单选】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求
Marriageisbiglately;actuallyit’sunmarriagethatseemstobecapturingourattention.Fromtheaward-winningAmericanBeau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