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3-02-06  2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2009年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提出,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未来较长时间内,城镇人口持续增长对住宅的刚性需求仍然强烈。
    报告指出,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不到28平方米,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35平方米”。因此,未来较长时间内,每年都需要新增大量住宅。
    报告认为,从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实际看,这些需要新建的住宅在数量上能够实现,但在结构上应有较大调整。新增城镇人口主要是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人口,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工资收入低,购买力不强。因此,在新建住宅中应保证有相当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尤其要扩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和速度,以满足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迫切需求。
    据介绍,《2009年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邓卫、张杰、庄惟敏任主编,多位博士后和博士生参与。从2008年底,编写组成员开始广泛收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公布的权威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供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和普通民众查阅。
    报告主要对2008年中国城市住宅开发建设、配置流通等各领域的实况与动态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和分析。报告今后将按年度编写和出版,力图全面反映上一年度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状况。
    资料2
    2003年至2010年,我国房地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虽然有关部门进行过多次宏观调控,但是各大中型城市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房地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快30年后,全国70%的人却买不起住房,北京60%的人实际收入只在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能力范围内,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实在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而在类似北京这样的城市当中,目前正以每两天制造一个亿万富翁的速度,疯狂地拉大着贫富差距。
    资料3
    经济适用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单套面积设定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实用效果。
    在杭州,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市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含符合杭州市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二)已婚(含未满35周岁离异(或丧偶)带小孩)或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单身无房户;(三)申请家庭(2人及以上)现有(或已有过)住房建筑面积小于48平方米(含48平方米);(四)属中低收入家庭(家庭中低收入,指按市统计局每年向社会公布的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家庭人口数以下者)。
    然而高档房的比例却不适当地增多,脱离了大众的需求,相反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却供应不足。据对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汉、杭州等城市房屋销售情况调查,2006年销售的商品住宅中,一百二十平方米/套以上的住房都在40%以上,最高的超过60%,中小套型住宅比例偏低。
    资料4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表示:中国将人人享有适当住房。住房问题牵涉每一个百姓的切身利益,汪光焘表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关键,中国正努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适度消费,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
    汪光焘说,中国已进入多数家庭通过市场购买和租赁来解决住房问题的发展阶段,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生活成本。在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地区优先发展普通住房。房地产业要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和产业化生产,提供“面积不大功能全,造价不高品质优,占地不多环境美”的住宅,要更加注重健全市场体系,完善住房价格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住房价格水平,新旧兼顾逐步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
    汪光焘还认为,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住房发展要从过去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和平均住房面积增加,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解决民生问题,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在实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规范建设标准,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其保障性,使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低收入家庭。城市危旧房小区主要居住的是中低收入家庭,房屋质量和居住环境较差。
    汪光焘建议,可以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原有产权单位支持一点、居民家庭自付一点等方式,重点实施结构加固和节能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使用条件和居住环境,研究中低收入跨地区流动的专门人员和进城农民工住房问题。
    资料5
    2009年,北京本加快实施列入20项民心工程的住房保障工程,积极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88万平方米、11.3万套,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 648万平方米、24.16万套;全市新增廉租住房配租家庭848户,累计有5 895户经审核取得配租资格,新增租房补贴家庭3.75万户,累计为6.7万户家庭发放补贴2.78亿元,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
    资料6
    深圳市考虑到经济的增长,在第二次发布的《关于受理保障性住房申请的通告》中,收入线和总资产线较第一次均有放宽,申请家庭总资产线由28万元放宽至32万元,申请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线由连续两年低于23 252元放宽至26 529元。
    申请人收入线和总资产线放宽,拓宽了覆盖范围,增加了受惠人群,体现出良政的善意。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越是良政,越有可能在执行层面变形走样,这一点在保障住房的配置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保障住房与商品房存在很大的价格落差,不排除有人见利忘义采取骗购手段。过去,很多地方就出现过富人“鸠占鹊巢”的现象,在一些经适房小区里,经常见到开着豪车、牵着名犬的业主。在深圳第一批保障性住房申请中,也发现过拥有数百万股股票、6辆私家车的家庭。
    此外,一些手执配置权的部门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借机寻租。近两年,各地保障性住房配置中的腐败现象多发,从湖北武汉6连号、老河口14连号,到河南郑州经适房用地建别墅,再到河南南阳经适房按商品房出售,都充分说明在保障性住房配置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监管力度,给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再加一层保障。
    如何监管?一是事前堵漏。比如完善调查核算方法,对申请者的家庭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记录、房产拥有等各种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多方整合信息资源;二是提高违法成本。目前对骗购者的处罚,多以取消申请资格、补足差价为主,不伤筋也不动骨,而在香港、新加坡等城市,骗购者大多要付出刑事处罚的代价,香港一名前高等法院大法官,因骗取近10万港元的综合援助申请一套公屋,就被判处11个月徒刑。严厉的处罚,能起到警示效果。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主动配合社会监督,尤其是舆论监督。事实证明,在保障住房的配置中,信息越公开透明,暗箱操作和寻租的空间就越小,百姓才越放心。
    资料7
    当前住房保障已经被提高到民生根本、和谐社会基础的政治高度,各级政府都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但直到目前来说,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仍然以经济适用房为中心。
    自经济适用房从诞生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最近社会各界关于经济适用房的争论又有激烈的升温。茅于轼和张曙光等学者纷纷提出经济适用房不公平,容易滋生腐败,提出应该取消。2009年“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提议停建经济适用房,而转为推行廉租房制度。深圳和宁波、武汉等地前不久爆发的经济适用房被官员私下分配或即使公开发售也在抽签中作弊的种种丑闻引起社会轩然大波,更给了这些批评十足的证据。有很多学者指出即使把分配问题解决好了,经济适用房在生产、使用和消费环节上都存在着“没有帮助最需要的人群”、“投资性超过居住性”、“没有退出机制,不可动态持续”、“居住性差”、“贫困聚居”等多种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国内很多省市已经宣布停止建设经适房。
    资料8
    2010年,北京市计划供应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 500公顷,比去年增加一倍多。这些土地可建成房屋的规划建筑面积在3 0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面积占到50%以上,商品房供应中将提高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这是北京市国土局副局长曾赞荣在北京市2010年土地储备开发和土地市场供应情况通报会上披露的。
    北京市国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本市共推出经营性用地147宗,土地面积1 457公顷,其中住宅用地87宗、1 072公顷。
    曾赞荣介绍,从供应时序上,2010年将继续调整供地节奏,力争前两个季度各完成供应1 000公顷,主要集中在朝阳、房山、大兴等区县,下半年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供应节奏。这一原则与2009年的实际情况相似。
    在交易方式上,2010年土地市场供应将加大不设评标委员会的“价高者得”式招标方式的使用,引导开发企业有序竞争。
    市国土局明年还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通过合理分割并控制地块规模,加大地价款付款力度等措施抑制地价上涨过快,同时加强“已批未用”土地的管理,对从土地市场拿地但未按时签订合同、未按期交纳地价款及未按出让合同约定开发建设的企业,将建立限制这些企业参加后续土地竞买的制度。此外,在2009年超额完成一千亿元土地储备计划后,北京市2010年将继续执行新一轮“千亿元土地储备开发”。按照北京市市国土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9年年底,该市2009年基本完成储备开发面积约4 300公顷,超额完成年初3 600公顷的计划指标。明年还将有至少5 000公顷土地完成一级开发,投资不低于1 000亿元。新增项目将向南城、新城范围、轨道交通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倾斜。结合今明两年土地储备开发情况,明年土地市场可供应的土地将不低于6 000公顷,其中住宅不低于4 500公顷,相当于本市近3年来的实际供地量。
     “这些土地是未来几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口粮’,不会在一年之内爆发性供应。”曾赞荣强调说,充足的土地储备会增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
    资料9
     “十二五”期问住房保障应更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①社会力量进入住房保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十二五”期间社会力量大规模进入住房保障领域是必要的。首先,“十二五”期间我国住房保障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需要的资金量也必然迅速增加,全部资金都由政府部门来出是不现实的,本次9 000亿元的投资并非长效机制,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拓宽了住房保障建设的资金渠道;其次,企业化运作的社会主体有助于提高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的运转效率,能够有效规避政府部门直接运营社会事务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住房保障的服务质量。
    社会力量的引入也是可行的。对企业来说,虽然利润率不如商品住宅高,但一方面保障房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刚性,另一方面保障房投资的收益比较稳定,很多企业都看重这种“公用事业”稳定的潜在收益,近年来外商对我国市政公用企业的股权收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政府部门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自己拥有大量保障性住房的产权(例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只要其补贴资金到位、相关的政策设计合理、行业的监管运行完善,企业等社会主体完全可以更好地操作住房保障。
    ②社会力量是许多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的参与主体
    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比较完善,只要政府相关保障措施和补贴政策到位,企业等社会主体看到盈利空间,就会愿意承担起住房保障的职责。例如,英国大部分住房保障政策都是南“住房协会”等非营利机构来具体实施,而其著名的共有产权制度,也大多由非营利机构同保障对象共同持有房屋产权。在美国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领域,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收购了上百万套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
    ③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首先,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就是引入社会力量的成功案例。2002年,被称为我国改革最后堡垒的市政公用事业开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改革。经过改革,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市政企业的运行效率也明显提升。因此,在引入社会力量后,我们对住房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当充满信心。
    其次,我国在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从1998年开始,大量的经济适用住房是由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的;江苏省淮安等几个城市进行了“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的试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9年6月天津市成立了首只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
    ④执行思路上应不拘一格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当结合已有的基础,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在住房保障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在具体操作上,也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例如“共有产权”可以扩展到限价房,并由企业与受保障家庭共同拥有产权,住房可以是专门建设的,也可以是收购的存量住房。REITS完全可以应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而即将进入房地产业的保险资金和有条件来操作的社保基金都可以成为保障资金的来源。严格监管下的次级债抵押贷款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资料10
    在2009年湖北省住房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占世良表示,目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相信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会得到遏制。会上,武汉某报记者提问:“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房价呈现出较快上涨势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明年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落实中央这一精神?”
     “不仅大家关心,我也非常关心这一问题。”占世良说,我省将通过“两手抓”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即一手抓住房保障,一手抓“市场”。其中,住房保障即通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措施,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在抓“市场”方面,我省将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宅的供应。“这一点必须从土地出让环节抓起,要跟房地产开发商提条件,必须保证一定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开发比例。”
    同时,我省将加强对房地产相关方面各种收费的清理。“相关收费过多,也是助推房价上涨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占世良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开发商取得售房许可证后有房不卖、恶意炒作等不规范行为开展整治,遏制投机性、投资性的“炒房”行为。
    总结
    26.46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今年全省廉租住房保障面积由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内提高到13平方米以内。截至12月27日,全省廉租住房累计保障264 602户,已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00万平方米,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解决10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十件实事之一的工作目标。
    计划
    两年内解决1 755万户居民住房难问题
    按规划,到2011年底,将有1 755万户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其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747万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390万户,其他棚户区住房困难家庭618万户。在完成这个任务的基础上,再用1年时间,基本完成剩余棚户区改造任务。此外,到2011年底,基本解决43.9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资料11
    不断上涨的房价增加了众多购房者的压力。为了改善民生,各地在实行积极的供地政策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根据北京市国土局的规划,2010年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将用于建设居民自住型、改善型等各类政策性住房,这意味着2010年保障房供应面积将超过1 250公顷。在这些政策性住房中,包括廉租房4 000套,公共租赁住房8 000套,经济适用房3.2万套,限价商品房3万套以及定向安置用房6万套。上海市也在去年将每年开建的保障房建设总量提高到600万平方米。
     “2009年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大增,相应增加了保障房的开发资金。”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坦言,保障性住房供应增加,可以降低部分商品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是,目前保障房建设缓慢仍是全国性的问题,各地应该加强保障房项目建设用地的提前储备,使保障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资料12
    2009年最后一天,青岛市宣布出台《关于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的意见》,除“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外,其他政策顺延至2010年12月31日。消息一出,激起阵阵涟漪。各网站在转载这一消息时,大多在标题上盖上了“中央调控或被地方化解”的印记。舆情的倾向性一目了然。
    青岛的房地产政策是否在化解中央的调控,我们先不去探究。这件看似孤立的新闻起码可以带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整治房地产市场,政府究竟如何作为?2009年12月27日,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如何使房地产建设能走入一个健康的轨道,首先还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么,市场要做什么。”这句话中的“还需要”三个字说明,至今我们一些地方官员“仍”没弄清楚要做什么。
    政府应该做什么?要探寻答案,需要借助逻辑倒推的办法,从住房的属性入手追根溯源。从理论上讲,住房既有商品属性,也有公共属性。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与其有关联的产业达到50多个,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同时,住房也是民生之要,“居者有其屋”是社会合理公平的一大标志。所以,调控房地产市场既要从经济角度着手,也要从社会范畴考量,二者必须统筹兼顾。
    从行政角度看,住房政策既是经济政策,也是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多年来,住房政策之所以屡遭诟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只片面强调住房的一种属性,按照单一思路设计政策。
    住房制度改革前,我们只强调住房的公共属性,住房全由国家和集体大包大揽,造成住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极低水平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住房欠账和分配不公。住房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在保障住房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国情决定了这种责任不能等同于大包大揽。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实行了高水平的公共住房政策,像新加坡就建立了面向全体国民的公共住房制度。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甚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只能借鉴而不是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因为我们还照搬不起。
    住房制度改革后,我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看到住房的商品属性,而无视或忽视了住房的公共属性。在完全市场化模式下,政府既想借助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又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住房问题。然而,在房地产商利益和地方利益两股力量合围下,美好的愿望只能结出恶果。一方面,住房价格和住房空置率节节攀高,一些城市的空置率远超10%的国际警戒线,达到50%的惊人数字;另一方面,85%的居民表示买不起房。在房地产市场,供求规律已无力调节。面对市场的严重“失灵”,政府应该担当义不容辞的调控责任。然而,地方政府在调控时也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任凭房价上涨,难以平息民怨;如果出重拳扼制房价,不仅会影响地方财政,GDP也将面临下滑危险。比如,2008年底房市猛刮降价潮后,地方政府不得不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有人讲,房地产商已经绑架了地方政府。这一说法虽言过其实,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践证明,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属性或公共属性,都是不可取的。住房的双重属性及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简单地说,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房地产市场长远规划,形成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就是说,要建立一种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即由市场主导的商品房市场和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强调住房的公共属性。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明确提出了政府应该做的4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并要求“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有关方面应该按照这一要求,制定适合国情的房地产业发展方案和长远规则。在加大保障性住房方面,国家应该明确地方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向地方提出严格的刚性要求,比如,建立住房保障考核机制,量化土地供应、财政投入比例等。否则,一些地方又会剑走偏锋、“揣着明白装糊涂”。
    资料13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作为房地产业主管部门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新举措呢?记者从2010年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扩大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范围是其中一个新举措。
    扩大经济适用房供应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可以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范围,由低收入家庭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逐步扩大。”房价上涨过快,有庞大市场需求支撑的因素,背后是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使中低收入群众有房可买、可租,才能平衡供求关系,削弱房价上涨的基础。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2010年要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扩建(购置)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其开工建设的套(户)数比2009年增加三分之一,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另外,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另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
    姜伟新说:“房价上涨过快、住房和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不足的城市,要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其土地供应数量和比例。”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要对以上五类住房抓紧编制今后三年建设规划,年度计划要落实到地块。各地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商品住房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2009年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投资投机性购房是重要因素。姜伟新明确表示,在继续支持居民自住住房消费的同时,要更加严格二套住房信贷等管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他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各城市政府都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特别是要加大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的跟踪调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据了解,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立了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信息监控系统。虽然这些数据很少对外公布,但却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分析研究房地产市场的重要依据。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四季度以来,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地区性房地产政策,如减免或减缓土地出让金等。
    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发出通知,明确提出除国务院有明确规定以外,任何地区和部门均不得减免缓缴或者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
    整治捂盘惜售在此次部门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邀请了部分城市负责人,姜伟新明确表示:“要对去年以来新山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与一些要求购房者交纳“诚意金”、哄抬房价、制造恐慌气氛等扰乱楼市正常交易秩序的行为不无关系。因此,加强市场监管,给百姓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显得尤为重要。
    姜伟新明确表示:“要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虚报售量、制造紧缺假象和假按揭、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研究促进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
    三、作答要求
给定资料12中提到,“居者有其屋”是社会合理公平的一大标志,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请你就此及其因由进行评述,字数200字以内。

选项

答案众所周知,住房是体现居住权的核心产品,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产品,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大多数人买不起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房子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真正公平合理的社会。因此,即使在市场化的今天,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应当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兼顾社会公平”这一根本原则,保障“居者有其屋”。否则,因此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将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mGe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