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常见的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外壳内装碳酸氢钠与泡沫灭火剂的混合溶液。另有一玻璃瓶内胆,装有硫酸铝水溶液。如图所示,正常情况(图Ⅰ)下。两种溶液互不接触。当需要使用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图Ⅱ),两种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打开灭火器开关时,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
常见的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外壳内装碳酸氢钠与泡沫灭火剂的混合溶液。另有一玻璃瓶内胆,装有硫酸铝水溶液。如图所示,正常情况(图Ⅰ)下。两种溶液互不接触。当需要使用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图Ⅱ),两种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打开灭火器开关时,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
admin
2022-03-29
47
问题
常见的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外壳内装碳酸氢钠与泡沫灭火剂的混合溶液。另有一玻璃瓶内胆,装有硫酸铝水溶液。如图所示,正常情况(图Ⅰ)下。两种溶液互不接触。当需要使用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图Ⅱ),两种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打开灭火器开关时,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燃烧物品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出的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B、泡沫灭火器在灭火时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C、泡沫灭火器适宜用于扑救汽油、柴油、带电设备等引起的火灾
D、泡沫灭火器使用完静置一段时间后,内装物质将全部变为液体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本题考查化学中灭火器原理。第二步,分析原理。
A项: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均不会污染环境,错误;
B项:使用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破坏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C项:电气设备的起火可能仍然会有存电的现象,仍有触电的危险,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具有导电性,可能引起触电,所以不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错误;
D项:两种溶液混合后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是液体,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r3Y777K
0
广东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1)房价增长过快(2)房产市场趋稳(3)加大税收(4)社会闲散资金投机性进入(5)低收入民众无力购房
由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市场。这种现象叫作:
由于网络相亲的方式便捷且有更多选择,如今,不少人热衷于通过相亲网站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是,反对者们认为,仅仅通过点击鼠标就能轻易找到伴侣,这段感情的未来也将更加充满变数,因此网络相亲不可取。最有助于支持反对者们的观点的研究结果是:
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上述这些人在论断时做的假设是:
某市人社局组织高端人才专场招聘会。有300名求职者参加了招聘会,其中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计算机类和外贸类分别有100、80、70和50人。则需要至少()人找到工作,才能保证一定有70名找到工作的人专业相同。
七名运动员(1号至7号)参加100米跑的决赛,没有任何两个人同时到达终点。已知:①7号跑得比1号快,1号比2号快;②3号最先到达终点,5号跑得最慢;③4号第六个跑到终点,2号第五个跑到终点。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C每组前两个图形的小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
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小林需要配制某种浓度为25%的药水,但检测站只有甲、乙两种浓度分别为35%、20%的该种药水。则小林配制所需药水所用甲、乙两种药水的使用量比例为:
随机试题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治疗湿热黄疽可选用
痢疾初起治疗当忌
肢端肥大症患者血钙较高时常提示
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的参考方法是
下列关于磁共振图像矩阵的叙述,正确的是
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24项版本的HAMD量表,其因子数量为()。(A)2(B)3(C)5(D)7
案例:某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备课组针对“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进行讨论,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体会数形结合思想;②学会运用勾股定理。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甲、乙两位教师对此给出了不同的教学思路。
纯粹从阅读角度看,今天我们的阅读数量是很可观的。我们每天看微博,看新闻客户端,看微信朋友圈,看QQ日志……这最终都能累积为每天的阅读量。碎片化的阅读,确实便利了信息获取,但若是从人文涵养的角度看,碎片化本身意味着不全面,再加上网络阅读的简化,人们由此实现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