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admin2011-09-03  30

问题 论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选项

答案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把人的道德发展过程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依照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此外,他认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除成熟因素外,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 (1)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阶段2:功利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认为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 ②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此水平也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3: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又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服从团体规范,“尽本分”,要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 ③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该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此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当个体达到这个阶段,他能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2) 理论评价 科尔伯格的理论已成为美国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但也有人指责他虽重视认知的发展,却忽视了情感发展在道德社会化中的作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83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