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四川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全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 请根据

admin2014-04-23  32

问题 报载,四川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全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
    请根据此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对村(社区)官流失率达70%的现象你怎么看?

选项

答案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和服务,把先进的观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带到基层,是开拓农村、社区工作的一项有益探索。但目前“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非常突出。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四点: 第一,经济待遇偏低。各地选拔了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但他们的待遇与他们同期就业的大学生比没有优势,甚至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大学生。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大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十几年的付出不成正比。 第二,大学生在当地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让一名大学生生活和居住在农村显然不符合大学生的愿望,他们很难长期在社区和农村工作,也不容易融人到当地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不愿留在村(社区)中工作。 第三,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到了社区和农村,隆重欢迎后,既没有人对他们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农村和社区只是希望他们帮助当地发展。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 第四,政治激励不到位,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措施鼓励大学生长期扎根农村和社区。选派大学生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面临再次就业,虽然政策上出台了升本、考研方面的激励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题目,重点考察考生对特定社会现象的理解水平及分析能力。作答本题,考生首先需要肯定总体形势,之后,分析出现特殊社会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可以适当提出对策性建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Xy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