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23年,陈独秀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认为“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故一般“难以加入革命"。无

admin2014-11-20  39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23年,陈独秀发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认为“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故一般“难以加入革命"。无产阶级则“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产业还未发达,连资产阶级都很幼稚,工人阶级在客观上更是幼稚了”,故“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却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资产阶级虽然是与工人、农民“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国民革命若轻视了资产阶级,是一个很大错误观念”,“便失去了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基于上述分析,陈独秀对中国革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革命的前途只能是资本主义的。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式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材料3
    “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摘自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
  请回答:
  (1)材料1和2观点错误在于什么?
  (2)结合材料3,谈谈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选项

答案(1)材料1的观点实质上是“二次革命论”,材料2观点实质上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革命论”。“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成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n7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