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2017年联考)王某(14周岁),蔡某(18周岁),共同策划实施了一起入室抢劫,抢劫过程中,二人将反抗的户主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7年联考)王某(14周岁),蔡某(18周岁),共同策划实施了一起入室抢劫,抢劫过程中,二人将反抗的户主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22-08-31
36
问题
(2017年联考)王某(14周岁),蔡某(18周岁),共同策划实施了一起入室抢劫,抢劫过程中,二人将反抗的户主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蔡某不能获得指定辩护
B、王某和蔡某构成了共同犯罪
C、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王某是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
B
解析
本题正确率为49%,易错项为C。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王某、蔡某两人故意将户主杀害,构成共同犯罪。该项正确,当选。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蔡某抢劫且致人死亡的行为可能会被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因此,蔡某可以获得指定辩护。该项错误,排除。
C项,抢劫过程中,将反抗的人杀害,只定抢劫罪;如果是抢劫后为了灭口杀人,数罪并罚。抢劫罪的核心是“压制反抗,强行取财”。本题中“将反抗的户主杀害”是为了实施抢劫而“压制反抗”,杀人只是抢劫的手段,因此只定抢劫罪。该项错误,排除。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王某14周岁,实施了抢劫行为并致人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该项错误。排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eun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行测
国家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30个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表演节目。他们按顺序从1到3依次不重复地报数,数到3的人出来表演节目,并且表演过的人不再参加报数,那么在仅剩一个人没表演过节目的时候,共报数多少人次?
某汽车坐垫加工厂生产一种汽车坐垫,每套的成本是144元,售价是200元。一个经销商订购了120套这种汽车坐垫,并提出:如果每套坐垫的售价每降低2元,就多订购6套。按经销商的要求,该加工厂获得最大利润需售出的套数是()。
A、B、C、D、E、F六个人排成一排,请问A要站在B的前面(不要求挨着)并且B要站在C的前面(不要求挨着)的站法有多少种?
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或一定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农村等单位通过市场购买公用消费品的支付能力,是社会购买力的组成部分。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集团购买力范围的是()。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某市实体零售店的数量由2013年的3800家,增加到了2017年的4500家。但这几年来,该市实体零售店的销售额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以下哪项为真,最不能解释上述现象?
曾有这样的说法:科学家的设想、工程师的蓝图、技术人员的产品。意思就是必须有好的技术人才,才能让好创意、好想法变成现实可用的产品。纵观工业化进程,德国、瑞士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很大程度上也源自职业教育为工业制造业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
英语六级考试结束后,关于王刚、刘超二人是否能通过考试,宿舍同学有如下讨论:王刚说:或者我能通过,或者刘超能通过,或者我和刘超都通过。李强说:王刚一定能通过。杨帆说:刘超能通过。赵进说:王刚可能没有通过。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四人的话有两人说的是真的
随机试题
对卡托普利降压的描述错误的是
下列对正常胆道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远志的主治病证有( )。
下列各项中,行政机关应对国家工作人员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的情形是()。
200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参照( )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分类指引将上市公司分为10大类。
下列关于个人财务报表的表述错的是()。
请仿照画线句,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衔接自然,文意贯通,句式大致相同。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人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___________。
教师应该把学生都看作可变化之人,可塑造之人。()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
丁伯根原则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