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圆柱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班内交流,下面是其中一组的观点: 生:我们是采用了切的方法来研究的.我们横着切了一刀,发现圆柱的横切面是圆形,而且这个圆形与底面的圆形是一样的.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横切面的圆形与底面是一样的呢?

admin2016-03-25  66

问题 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圆柱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班内交流,下面是其中一组的观点:
    生:我们是采用了切的方法来研究的.我们横着切了一刀,发现圆柱的横切面是圆形,而且这个圆形与底面的圆形是一样的.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横切面的圆形与底面是一样的呢?
    生:可以把两个圆形比一比.(生一边说一边示范)
    师:如果像他们组这样切很多刀,会怎样?
    生1:能得到许多个与底面一样的圆.
    生2:高会不断地变短.
    到此,教师课前预想到的内容均已经呈现,但这时有一位同学的手还高举着.
    师:这位同学还有发现,我们不妨来听一听.
    生:我知道圆柱的体积应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了.
    许多学生都投以“谁不知道”的眼神.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如果我们把一个圆柱横着一刀一刀地切,就相当于把圆柱沿着高分成无数等份,也就是说圆柱是由无数个圆面组成的.圆面的个数累加正好就是高,因此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圆面积×高”.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
    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在思考回味.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多了不起呀!在别人的基础积极思考,并发现了圆柱体积计算与圆柱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了不起,真了不起!
    试分析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选项

答案教师的上述话语,不仅仅是对同学的肯定与激励,更是教师品味教学精彩瞬间后的满腹感言,说实话,当那位学生提出“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且其他学生不屑一顾时,教师关注到了该学生发言时所用的“知道”一词及很有信心的表情,于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打开了创新思维之门,可见,教师细心洞察和耐心倾听,让学生有了深入的阐述,从而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了多数学生的共识. 事实上,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当学生的回答“出格”时,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出格”回答,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反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整.同时要引导学生也学会倾听,且边听边思考边判断,形成思维上的互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5G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