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
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
admin
2014-12-04
66
问题
村民甲、乙因相邻关系发生纠纷,甲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乙准许其从乙承包的土地上通过。审理中,法院主动了解和分析甲通过乙土地的合理性,听取其他村民的意见,并请村委会主任做双方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同意调解。调解时邀请了村中有声望的老人及当事人的共同朋友参加,双方互相让步达成协议,恢复和睦关系。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2年卷三第35题)
选项
A、法院突破审判程序,违反了依法裁判原则
B、他人参与调解,影响当事人意思表达,违反了辩论原则
C、双方让步放弃诉求和权益,违反了处分原则
D、体现了司法运用法律手段,发挥调解功能,能动履职的要求
答案
D
解析
该题实际上考查法院调解制度中的协助调解。根据《调解规定》第3条的规定,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而选项B是错误的。法院在一审程序中,可以适用调解解决纠纷,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调解不同于判决的核心就在于以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基础,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9Q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法院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关于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三第81题)
居民甲与金山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买商品房一套的合同,后因甲未按约定付款。金山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甲付清房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在诉讼中,甲的妻子乙向法院主张甲患有精神病,没有辨别行为的能力,要求法院认定购房合同无效。关于本案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
在民事诉讼普通程序中,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关于举证期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试卷三第33题)
张某将邻居李某和李某的父亲打伤,李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受理该案时,李某的父亲也向法院起诉,对张某提出索赔请求。法院受理了李某父亲的起诉,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将上述两案并案审理。在本案中,李某的父亲居于什么诉讼地位?(2008年试卷三
某企业使用霉变面粉加工馒头,潜在受害人不可确定。甲、乙、丙、丁等20多名受害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未能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法院建议由甲、乙作为诉讼代表人,但丙、丁等人反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三第48题)
关于回避,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试卷三第37题)
甲乙双方拟订的借款合同约定:甲向乙借款11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乙在签字之前,要求甲为借款合同提供担保。丙应甲要求同意担保,并在借款合同保证人一栏签字,保证期间为1年。甲将有担保签字的借款合同交给乙。乙要求从11万元中预先扣除1万元利息,同时将借款期限和保
某公司因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咨询律师。关于律师的答复,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试卷三第52题)
甲提供资金,乙组织丙和丁以乡村教师戊为原型创作小说《小河弯弯》。在创作中丙写提纲,丁写初稿.丙修改,戊提供了生活素材,乙提供了一些咨询意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7年试卷三第60题)
原告陈某留存于办公室的照片及妻女家信时常发现丢失现象,前后共有数十张照片及数封家信丢失。2007年3月,被告邢某因侵犯原告陈某妻子名誉权被告上法庭。庭审过程中,邢某向法庭提交的证据包括原告丢失的照片及家信。陈某诉称,邢某非法占有这些照片,并作为其发泄的对象
随机试题
医学上研究生存质量,是因为()
选择户外导体时,校核条件不包括()。
合同中对与进度有关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属于进度控制措施中的( )。
通信行政处罚听证由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组织。
某承包商于2011年11月1日同客户签订建造一栋大楼的合同,工期为14个月。合同总造价86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程按期完工,2011年底已确认的合同收入为960万元,则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为()万元。
下列哪个指标不能用来衡量债券的收益性?()
【2015招商银行】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对于下列个人所得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某闰年的星期一比星期二多,那么当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