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

admin2011-03-16  10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新华网南宁2010年2月23日电:2009年8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河池、百色,以及贵州、云南局部地区出现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数百万人受灾。广西气象部门专家分析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2月份本是广西河池、百色等地迎来充沛降雨的时节,但这里的大部分地方从2009年8月起就几乎没有下过雨了。据广西气象部门统计,2010年2月上旬,广西各地降水量为0.0~23.5毫米,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少6~10成,平均降水量2.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
    通过对广西上空大气结构的分析,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造成此次广西、贵州、云南局部地区极端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覃志年说,高压坝就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的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因此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了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广西的气象专家对此次干旱进行“问诊”时还发现,广西秋冬季节降雨的减少伴随着气温持续的升高。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50年来,广西的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每10年升高0.13摄氏度,各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平均每10年升温速率达0.21摄氏度。覃志年说,全球气候变暖,陆地上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了陆地海洋之间的温差减小,海洋季风登陆动力随之减弱,海洋上的水汽无力与北下的冷空气汇合,于是就无法形成降雨。一些气象专家认为,当前影响气候短期变化的因素越来越多,气候的可预测性越来越有限。专家建议,应当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从个人到单位都要坚持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并切实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2.新华网北京2009年6月18日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日前在北京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马世铭是在17日参加《气候变化与贫困一中罔案例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述的。马世铭介绍,根据动力模式模拟的结果,在二氧化碳加倍的条件下,气候变化对中国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最高产量变化幅度在-21%至+55%之间,大豆在-44%至+80%之间,棉花在+13%至+93%之间,其变化幅度随不同的气候情形和地点而不同。
    据了解,气候变化会加剧农业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马世铭说,未来气候变暖,中同虽有部分地区可能有降水增加,但由于水分蒸发量增大,最终使土壤水分减少约11%。
    马世铭指出,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将改变森林火灾、病虫害、洪水、干旱等自然扰动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同时,病虫害加剧会导致农药用量增加,从而加重农业环境污染。
    此外,气候变暖及降水量的减少将使土壤表层干燥,风蚀沙化过程加速,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加重土壤侵蚀和沙化趋势。而农田土壤沙化会引起土壤有机质大量损失,农田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导致土壤贫瘠。
    3.近年来,一些流行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蔓延的趋势:沙门氏菌疫情曾在美国43个州肆虐,迄今已造成400多人感染;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也在欧洲呈扩散之势,世界卫生组织称2010年在欧洲消除麻疹的目标恐难实现;在津巴布韦,感染霍乱的人数已近4万,自2009年8月以来已有2000多人因此死亡,这是继1999年霍乱在尼日利亚造成近2100人死亡后最严重的一次霍乱疫情。与此同时,埃及、越南等国都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并出现数人感染死亡的案例。
    疾病肆虐,气候反常难脱干系。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表的一份声明认为,由于气候变化,包括禽流感、霍乱、瘟疫等在内的12种“致命疾病”可能大面积流行。英国的一些气象学家也早已发出警告,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反常带给人类的危害绝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每年约有15万人因气候变化被夺去生命。
    流行病卷土重来严重地威胁了人类健康,同时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拉响了气候变化的警报。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除了波及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之外,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更加持久和深重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在造成一些物种消亡的同时,还生成了许多新的变异品种,并激活了新病毒。仅过去20年内,全球就有至少30种新的传染疾病抬头。极端天气频发,还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有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变暖使得新老病毒更加活跃和猖獗,病虫害也愈加容易滋生和蔓延,传染病载体的数量与日俱增,人类的健康日益受到危害。近年来,一些热带疾病已开始向高纬度地区扩散,霍乱、疟疾以及登革热的传播范围扩大,危及全球一半人口。
    除了疾病外,人类还需要正视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据粗略估算,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0%。如不切实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日趋严重的气候问题将严重拖累世界经济。英国王储查尔斯甚至认为,如果“对全球变暖问题不加以解决,就无法彻底解决眼前的经济危机”。
    给地球降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过,当前各国政府似乎忙于应对金融危机,无暇顾及气候问题。但是,“漠视气候变化风险的后果,将远大于忽视金融系统风险的后果"。世界各国应协力合作,切实行动,避免全球变暖和流行病蔓延危害人类生存。
    4.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掀起了一股民间环保热潮。各个环保网站推出的“碳排放计算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捧,一些人不仅开始“算计”自己的碳排放,还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减碳行动”。
    “用笔记本三个半小时,排碳0.05千克;开车三公里,排碳0.57千克;买2件衣服,排碳11.4千克;看电视一小时,排碳0.096千克……”每晚临睡前,张琳都要上网做一次“全面扫描”,计算自己一天的排碳量。
    自从用上“碳排放计算器”,张琳开始严格自律:如无特殊情况,绝不开车;尽量爬楼梯;随时切断电器的电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环保购物袋进超市;少吃肉,少买衣服。张琳说,她很享受现在的低碳生活,“每天都算一算自己的碳排放,特有成就感。”
    在天涯、豆瓣等知名论坛上,网友们不仅争“晒”低碳日记,还大秀各自的“减碳心经”。网友“以小见大”说:手机更换不要太勤,衣服买得不要太多,车不用天天开,衣食住行都“小气"点。“人人爱环保”则分享了她的低碳秘笈: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开车不要急行急停,浪费燃料;用淘米、洗菜的水浇花;洗澡水冲厕所;每次洗衣,都尽量把洗衣机塞满,不要空转。环保专家表示,人们平常用电、驾车、乘电梯、过度使用空调、浪费纸张等行为,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低碳生活”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将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最小。
    专家同时指出,“低碳生活”并不是让大家降低现有的生活水平,而是选择科学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比如:每天减少3分钟的冰箱开门时间,一年下来约可省下30度电,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千克;及时给冰箱除霜,每年可以节电1 84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千克。此外,减少吸烟也能减排,1天少抽1支烟。每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千克。“低碳生活”就在身边。
    5.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西藏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冬季增温明显,降水量变化区域性波动较大,气候变化区域差异较显著等。为此,西藏将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挑战。
    2010年初,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发改委和气象局发布的《关于西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牛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1961年至2007年,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大约以每10年0.32摄氏度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速率,尤其是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升温最快,1998—2007年西藏连续出现暖冬。与此同时,西藏地区平均每10年降水量增加8.9毫米;喜马拉雅地区气温升高,冰川退缩;藏北阿里一带气温升高而降水减少,那曲一带降水反呈增加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在西藏地区的主要表现有雪线上升,冰川退缩,积雪融水加快,导致湖泊水面上涨;草场退化,荒漠化东进;病虫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为此,西藏将从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引进、提高公众气候变化意识和加强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在农牧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工业和风险管理以及旅游业等重点领域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挑战。继续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遏制和扭转草地退化进程,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续建新建防洪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工程,加强水土流失和生态建设工程,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加强冰川、内陆湖泊及危险冰湖等的水源监测;加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以及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继续推进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场补播等防止草地退化措施,加强各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实施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提高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法制化保障。
    在工业领域,进一步加大对重点监控企业的环境监管和节能力度,贯彻落实“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加大对矿产开发的管理力度,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对服务系统,提供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冰川、湖泊等自然风光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建立和完善重要旅游区气候与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西藏将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加快建设水电站,建设推广光伏、风光互补系统;继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太阳灶等;在羊八井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在那曲、阿里等有条件的地方示范风力发电;在林芝等生物质能丰富地区建设生物质燃料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积极探索、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在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技术。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西藏将严格控制新开高耗能项目,淘汰目录中部分淘汰类项目;加大产业政策引导,加大现代服务业及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能耗低、污染低的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开发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推进节能型建筑建设;改善牲畜饲养与管理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由于境内的煤炭资源具有储备丰富、易开采、煤质好等特点,山西省的煤炭产业是头号支柱产业,为支持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因煤而起的环境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却长期为人诟病。
    山西的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占到全省工业的80%以上,这些产业居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前端,山西本省无法消化这些产业的产品,受外部需求影响极大,造成工业经济波动幅度大,下滑速度快。金融危机则“激化”了山西省由于长期产业结构单一积累的经济矛盾。
    来自山西省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09.63亿元,同比仅增长6.5%,增长速度急剧回落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同比回落14.5个百分点,较前八个月增长回落10.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
    2009年半年报公布后,山西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GDP同比负增长的省份。2009年12月下旬召开的山西省经济工作会在部署2010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作为战略取向,从全局高度及早加以谋划、加以推进。”2009年12月30日,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举办了该省首个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来自省内外的10多位专家对山西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建议。论坛期间,该省还成立了首个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一一山西国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研究院。这一系列“动作”对推动该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山西按照节能减排和调整优化并行的思路,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电力能源供应机构、淘汰焦炭等行业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天然气和煤层气等。
    与此同时,全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十一五”以来,山西以年均投入50亿元以上人民币、栽植400多万亩树木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2009年,该省更加明确地提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要求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并启动了首批碳汇造林示范项目。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将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培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加强节能减排,增加森林碳汇。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说,积极、适时地向低碳经济转型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7.2009年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如何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重点讨论议题之一。2009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表达了中国政府在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承诺中国2020年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的水平有“显著幅度”的降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未来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模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的经济衰退都孕育着以新技术为引导、新经济增长模式为基础的经济革命。而2009年,在经济严重衰退和环境日益恶化双重压力下,低碳概念变得日趋成熟,低碳经济开始暂露头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继工业化、信息化革命之后的划时代革命时期。
    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2009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以“高碳经济”发展为主,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是能源消费增长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能源需求巨大,数据显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成煤当量计算)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吨煤,年均增长9.7%,按这个速度发展,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 吨标准煤以上。其次,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偏重高碳能源,以煤炭为例,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偏高。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和农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碳需求量较大的重化工业占到工业比重的70%左右。最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然而,我国相关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欧美国家。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北欧国家走上了低碳的发展道路,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目前并未完成其所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这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当困难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欧美等国就已经意识到了环境恶化带给经济的巨大损失,各国陆续着手治污、减排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同时开始重视产业朝环保方向发展。然而,在当时实现整个工业产业环保发展,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代价,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把重污染的落后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际,欧美等国将本国产业迅速转移到了以信息化产业为中心的服务产业的发展轨道上来。
    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从事低碳产业发展时间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经济发展的交融时期,整个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就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我国主要优势体现在:(1)资金优势。金融危机后,与欧美等国相比,高储蓄和巨额外汇储备使得我国可用于新产业发展的资金相对充裕,仅政府用于经济刺激的4万亿投资中,直接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就超过2000亿元,而在十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中,间接地用到节能减排上的就更多了。(2)低碳化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目前中国产业整体处于高碳时期,这就决定了降低碳排放的市场是广阔的,对于低碳需求是强烈的,特别是在钢铁、石化、发电等高能耗产业上。(3)已初步建立起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产业。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并将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在太阳能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生产国、应用国和出口国。发电方面,2008年水电同比增长19.50%,火电增长2.2%,水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1.97%,而火电比重则降低了2.4%。
    综合来看,经济的快速增长、雄厚的资金、高效的制造能力以及政府大力投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此外,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它需要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制度安排上进一步合作,特别是在经济合作上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工程,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同时需要资金、人力、市场等几方面的生产要素,只有这些要素全部汇聚在一起,才能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合给定资料,概括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15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选项

答案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如下:第一,降水量减少,造成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形成旱灾。第二,降低土壤质量,造成土壤沙化和荒漠化,致使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小。同时,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第三,加剧农业环境污染,并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强度增加。第四,使某些病毒活跃、变异加剧流行病的传播与蔓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第五,一些物种由于气候变化而消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G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