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审前羁押,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dmin2020-12-29  28

问题 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审前羁押,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选项 A、基于强制措施适用的必要性原则,应当尽量减少审前羁押
B、审前羁押是临时性的状态,可根据案件进展和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予以变更
C、经羁押必要性审查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检察院应及时释放或变更为其他非羁押强制措施
D、案件不能在法定办案期限内办结的,应当解除羁押

答案C

解析 A项,审前羁押是通过拘留或者逮捕的方式将犯罪嫌疑人关押于看守所,从而保证人身危险性较高的犯罪嫌疑人不致再危害社会并保证后续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审前羁押虽然是一种诉讼保障手段,不具有惩罚目的,但将犯罪嫌疑人羁押于看守所仍然会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故对于人身危险性高的犯罪嫌疑人应当进行审前羁押,而对于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等非羁押措施,减少审前羁押的适用。这充分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必要性原则的要求。A项正确。
B项,审前羁押的另一重要原则为变更性原则,即任何强制措施,随着诉讼的进展和案情的变化要及时进行变更或者解除。如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增大,可以从非羁押措施变更为羁押措施,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降低,可以从羁押措施变更为非羁押措施。B项正确。
C项,《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10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该条文是我国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要求检察院对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需要注意的是,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而法律监督职权应当属于建议权而非决定权,原因是,检察机关可以对公安机关、审判机关进行监督,同时,监督贯穿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阶段,如果监督权是决定权,检察机关就可以凭借监督权成为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独裁机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C的错误在于“应当”及时释放,正确的表达应当是“建议”及时释放。C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C项当选。
D项:根据《刑诉解释》第134条的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二)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三)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可知,对于案件不能在法定办案期限内办结的,应当解除羁押。故D项表述正确。本题为选非题,C项为正确答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sry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