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设计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 意图。 课例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日常文

admin2016-01-19  35

问题 材料: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设计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
    意图。
    课例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日常文本信息,表达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提问、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2.教学过程
    (1)常见文本类型。
    采用问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的文字处理方法的回忆。教师介绍常见文本类型。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①教师出示用Word编排的唐诗文稿、邀请函、论文报告范例。
    ②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稿、插图素材,模仿制作邀请函,编排论文报告、唐诗文稿。
    ③学生展示成果,同时讲述排版要点(学生只展示了与范例一样的排版文稿,没能按要求讲述排版要点)。
    ④教师提问:“任务一的唐诗、邀请函的排版和任务二的研究论文的排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没有回答)教师自答:“两者表达的主题不同,排版风格不同,不同的文本形式,需要不同的排版式样。根据文本阅读对象的特征及应用的场合、目的,文本本身的性质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这才是排版的关键所在。”
    ⑤拓展活动:针对不同的作品要求,分析并讨论归纳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及制作方法填入表格中(表格略,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拓展活动)。
    ⑥教师依据表格内容归纳加工要点和制作方法。
    课例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加工的流程,了解信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的了解,编辑排版艺术节邀请函和校运会宣传标语等文本内容,表达内容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
    2.教学过程
    (1)常见文本类型。
    ①呈现教材中的“文本信息加工”流程图,教师讲解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
②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呈现教材P40“交流”内容。
③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P41的“任务”:上网搜索常见文本特点,填写P41表3—1和表3—2(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表3—2的填写)。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①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P41的“观摩”:打开教材光盘的“教学案例”,观察其中存放的多种常见文本的排版及其表达效果,分析其加工形式,并进行评价,说明理由。评价之前请参考教材P42的评价要素。
②小组反馈案例评价结果(学生浏览光盘“教学案例”以及评价的时间不足,各小组没有形成评价结果,无法反馈。教师采取自己逐条讲解教材P42的评价要素的方式来替代学生反馈活动,呈现本环节内容)。
③讲授教材P42的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要点。
④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原文件,排版邀请函。
    课题《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一节课。通过对以上课例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方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课堂教学目标机械地套用三个维度的陈述,缺乏从整体上思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其二,教师研读课标不到位,没有将课程标准分解成可分步实施的各学期、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以上是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做的教学设计。分析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选项

答案通过对材料中2个课例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方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课堂教学目标机械地套用三个维度的陈述,缺乏从整体上思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其二,教师研读课标不到位,没有将课程标准分解成可分步实施的各学期、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1)首先目标缺乏梯次细化,机械套用三个维度,课标难以落实。 课程标准对《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的要求中,“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是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的技能目标和“形成良好的表达行为和素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在多项解决实际文本信息处理实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课例一和课例二都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来描述,缺乏从整体上思考如何让学生在用文字处理软件处理信息的实践过程中体验、感知“文字的加工方法”以及“技术的恰当应用”。从教学目标的指向看,教师将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一般方法停留在知识性记忆层面,导致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模仿学习。课标的三个维度难以落实。 本课例“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主题的重点目标是“能根据任务选择恰当的信息表达方式”,“信息表达方式的选择”是信息表达过程中相关技术操作的前提,其实现是对有关技术操作素养的提升;而信息加工工具的熟练操作则是落实信息表达方式的实践,也是对信息表达的技术深化。据此,细化后的教学目标可以具体描述为: ①通过制作邀请函、论文报告,了解信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的形式及特点; ②在编辑、排版艺术节邀请函、研究报告等常用文本过程中,学会根据信息接受方的特点选择效果形式、表达题内容; ③灵活运用文字处理软件中的编排技术,总结、归纳出常用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④通过制作、展示活动,初步形成良好的表达行为。 (2)其次,依据学情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研究不足,教学效果难以显现。 课例一的教师用以往的软件操作教法经验为基础处理新课程教学,致使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虽能熟练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但无法达到“如何选择恰当的技术表达意图”的程序性知识目标;课例二的教师“照本宣科”,完完整整地依据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序列来实施教学,没有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相应处理。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教学效益的直接因素,而教师对二者的选择是基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因此,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因素。本课例的学情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Word软件,他们具有使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编排操作的基础,基本掌握页面设置、正文格式设置、图文混排等操作,能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排版。但是,学生对如何根据任务的要求,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呈现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缺乏足够的经验。即对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而且,学生必须通过变式练习才可能获得“解决问题”这一类型的程序性知识。另外,有部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不熟练。依据学情,该课题教学要突破的难点就是“如何根据任务的要求,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呈现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该难点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因此,学生是否掌握了程序性知识也只有通过 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才能判断。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依据学情,课例一的教学过程可作以下修改。 ①实例示范:学生观摩他人艺术节邀请函、研究论文作品;解析其中的信息表达方式,分析成熟作品中是如何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 ②创设任务情境:学校要举办艺术节,现要向兄弟学校的同学、老师发艺术节邀请函,还要向家长、社区养老院的老人发艺术节邀请函。请一、二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兄弟学校同学的邀请函,三、四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兄弟学校老师的邀请函,五、六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家长的邀请函,七、八组负责设计制作邀请社区养老院的老人的邀请函。 ③小组作品展示:展示过程讲述小组如何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分析接受方的特点、选择信息表达的方式,并阐述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 ④师生归纳小结:归纳信息表达的相关原则以及信息加工方法。 ⑤创设任务二情境(知识巩固应用):学校计划举办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现将你们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报告文本根据需要重新进行编辑排版,符合阅读对象特征及应用场合。 ⑥评价(可利用网络平台):评价标准可包含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鲜明,版面样式符合阅读对象特征及应用场合,版面布局合理、内容层次结构清晰,恰当使用图片、表格,排版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样式美观等。 有效教学需要我们依据课标和学情,灵活处理教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表现出课标所期望的行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3Gv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