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
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
admin
2011-02-14
57
问题
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这就是中性突变学说。它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称为非达尔文主义进化。其实中性突变学说并不反对自然选择,只是否定自然选择万能论。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
选项
A、进化不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固定积累的结果,而是中性突变的结果
B、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构成了新种
C、中性突变学说反对进化理论和达尔文学说
D、中性突变学说和达尔文进化学说都是进化理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文意可知,中性突变积少成多,也会形成巨大的差异,甚至形成新种,并被后人称为非达尔文进化。因此,中性突变学说也是进化理论。故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QSe777K
0
福建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A、 B、 C、 D、 B本题考查的是图的移动,第一组图的第三个图分别由第一、二个图平移而得,以此类推排除C、D。A、B两项都是平行移动,因此观察其位置,根据第一组图的第三个图形中有与第二个图完全相同的部分,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下列国家中,石油储量最多是()
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
权势者就是要控制别人:他们要控制美国,还要控制全世界。他们总结出这样一个历史教训:在20世纪,还用英国式的殖民地控制世界将是无效的,控制全球市场才是好的方式。要实现控制,首先要有一个战略,需要一小撮政治精英,更需要一个处处都被“打通”的可以被“调控”的世界
社会问题中的惯性参考系就是现实的状况,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都可以各执一词,______;但问题本身,是______的,是完全能够也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进入春耕时节,品种类型多样的农资产品也______进入了农村消费市场,消费者在买到自己______的农资产品的同时也容易盲目图新求好,买到一些不实用的产品,既带来经济损失又耽误了春耕时节。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注:“其他行业合计”为用电比重不超过2%的各行业的合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在我国,下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标识是()。
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
成语“一狐之腋”用来比喻()。
随机试题
1957年6月开展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是()
脊柱结核并发截瘫多见于:()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不包括
A.阳和汤B.桃红四物汤C.四妙勇安汤D.八珍汤合左归丸E.十全大补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脾肾阳虚证应首选
速发型超敏反应的表现是
公司内部自有资金的特点是()。
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对于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撤销权应在合同成立后()行使。
Publicityoffersseveralbenefits.Therearenotcostsformessagetimeorspace.Anadinprime-timetelevisionmaycost$250,0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然而,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状况恶化,资源耗费巨大,回收率低而导致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