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2016年1月初,国际油价进一步探底,布伦特和WTI都已经跌破30美元/桶的价格,世界前5位的产油国因原油价格下跌导致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admin2017-01-21  12

问题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2016年1月初,国际油价进一步探底,布伦特和WTI都已经跌破30美元/桶的价格,世界前5位的产油国因原油价格下跌导致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国内有专家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现在是受益低油价,没什么风险,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虽然中国是原油净进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产油大国。中国在2015年的平均日产量为420万桶(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是60%),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与加拿大的日产量相当。国际油价进一步探底,或多或少对我国的石油生产企业带来损失。第二,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的估值损失成为另外一个风险。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9100万桶。中国此前买入的原油战略储备价格在80-100美元/桶。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桶的价格导致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失去价值意义。第三,国际油价下跌对国内能源企业是一种考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遭到考验。2016年1月13日,发改委对外宣布新的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130美元,或者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降低,将下限定在40美元,是因为油价过低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中国石油自给能力。另外,过低的油价直接决定资源节约使用、治理空气污染、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第四,国内限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成品油,消费压力转向海外,直接导致原油走私。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国内油价就不会再遭下调,中国的内需一定不能充分地增长来消化这些成品油,可能导致部分国内炼油商向海外走私低价原油。   
    总之,国际油价探底,对中国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挑战大于机遇、弊大于利。

选项

答案 国际油价探底对于中国来说真的是弊大于利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看似严谨的论证,得出国际油价探底对于中国弊大于利的结论,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文中由“2016年1月初,国际油价进一步探底,布伦特和wrI都已经跌破30美元/桶的价格”推出“世界前5位的产油国因原油价格下跌导致国内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的说法过于绝对。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产国,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并未面临崩溃的边缘。 其次,由“中国此前买人的原油战略储备价格在80~100美元/桶。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桶的价格”推出“导致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失去价值意义”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错误。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直线下跌,但并非一直下跌,现在因下跌而大量买可以为以后的油价大涨节省大量的外汇储备,远远大于因国际油价进一步探底给中国原油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再次,由“国内限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成品油消费压力转向海外”推出“直接导致原油走私”,论证不充分。导致原油走私的原因很多,而国内限价的政策直接导致原油走私的结论更是武断,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最后,由中国因国际油价探底面临的四大风险,推出“国际油价探底,对于中国来说,弊是大于利”的论断过于武断。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是60%,每年需要进口600多万桶石油,国际油价探底,对于中国来说,利应该是大于弊。 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漏洞,本文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解析 题干的结论是国际油价探底,对中国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挑战大于机遇、弊大于利,论据是:(1)虽然中国是原油净进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产油大国;(2)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的估值损失成为另外一个风险;(3)国际油价下跌对国内能源企业是一种考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遭到考验;(4)国内限价的政策可能会导致成品油消费压力转向海外,直接导致原油走私。文章的论证过程中存在着说法过于绝对、以偏概全、论证不充分、论断过于武断等逻辑问题,使得论证的论据并不足以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不充分。考生选择其中的若干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Rl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