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
admin
2019-07-11
50
问题
《谈生命》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骄奢、清吟、荫庇、芳馨”等词语;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比喻等修辞的妙用;训练语言的积累和表达;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在鉴赏的过程中训练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分析、品味课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了解生命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树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揣摩文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语句或段落; 2.体会文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3.感受文中那些“生动”的形象,激发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文中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识记生字词并了解作者生平; 2.通过反复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3.收集相关资料。 (二)导入新课 作为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生命以其自身的玄妙和深奥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去探索、去领悟、去赞美。为了阐释生命的真谛,屈原发出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永恒誓言;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唱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浩歌;为了描绘生命的境界,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他们用精辟的语言告诉了我们生命的真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一篇关于生命的优美散文——《谈生命》。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一1999),福建福州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认识并理解这些字词。 云翳(yì) 蛲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丛莽(mǎng) 3.教师范读课文。 4.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1)本文围绕“生命”谈了哪些内容? 提示:这篇文章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例,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这一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 ①整体感悟 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提示:同学们,比喻是用有类似特点的人、事、物来说明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②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思路清晰,虽然未分段,但很容易看出文章的层次。请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全文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篇的第一句话,由“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领起全文,提出话题,引出下文。 第二层,从第二句话“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用江水东流人海的过程来比喻生命的过程。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用一棵小树从成长到衰亡的过程来比喻生命的过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文章最后,总结全文,交代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和哲思。 ③教师主导,师生互答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说出春水的生命历程。 问题2:说出小树的生命历程。 问题3:作者写春水、小树的目的是什么? 师: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 (学生讨论) 师:首先,春水东流人海经历了哪些过程? 生:东流的春水,发源,聚集,向下奔注,遭遇一切,流人大海。 师:联想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树,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 生:破土而出,开花结果,叶落归根。 师:江流人海和叶落归根与我们的生命历程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生:预示着人的生命的结束。 师:现在到第三个问题了,作者写春水和小树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为了写生命的历程。 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更形象生动。 师总结:春水和小树共同的生命历程是“生长、壮大、衰弱”。 (板书) 师:文中的春水和小树一直都是充满欢歌笑语的吗?如果不是,请分别找出它们快乐和痛苦的词语。 生:不是。描写春水痛苦的词语:“愤激”“怒吼”“催逼”“心魂惊骇”;描写春水快乐的词语:“快乐”“羞怯”“吟唱”“浪漫”。描写小树快乐的词语:“勇敢快乐”“吟唱”“跳舞”“宁静和怡悦”;描写小树痛苦的词语:“覆压”“挣脱”“无力”“呻吟”。 师:可见,春水和小树的生命历程都是快乐和痛苦相随,其实我们的生命跟它们是一样的,也是快乐和痛苦相伴相生,我们应该感谢它们,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更丰富多彩。现在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部分,找出能表达作者这一情感的句子。 生:“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四)写法分析 1.比喻的巧妙运用,生动形象。例如,“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云翳”喻指人生丰富的经历、体验;“黄昏”喻指人至暮年。 2.哲理性强。例如,“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两句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五)拓展延伸 有人说:“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请结合本文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2.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300字左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a1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词汇部分的学习,根据语言知识目标七级的标准,学生应学会使用()个单词和()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
()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时许慎的《________》,共收单字9353年,异体字1163个。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娓娓与喋喋余光中①不知道我们这一生究竟要讲多少句话。如果有一种工具可以统计,像步行锻炼的人所带的计步器那样,我相信其结果必定是天文数字,其长可以绕地球几周,其密可以下大雨几场。具体情形当然因人而异。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
随机试题
下列不属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特点的是()
Afterabusydayofworkandplay,thebodyneedstorest.Sleepisnecessaryforgoodhealth.Duringthistime,thebodyrecove
疲劳的确切定义是
某患者,65岁,由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宜选用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3~20×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
营业税纳税人购置税控收款机,可凭购进税控收款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或者普通发票上注明价款计算出的可抵免税额,抵免当期应纳营业税税额。()
甲公司7月1日通过报纸发布广告,称其有某型号的电脑出售,每台售价8000元,随到随购,数量不限,广告有效期至7月30日。乙公司委托王某携带金额16万元的支票于7月28日到甲公司购买电脑,但甲公司称广告所述电脑已全部售完。乙公司为此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表现属于()。
甲、乙两个乡村阅览室,甲阅览室科技类书籍数量的1/5相当于乙阅览室该类书籍的1/4,甲阅览室文化类书籍数量的2/3相当于乙阅览室该类书籍的1/6,甲阅览室科技类和文化类书籍的总量比乙阅览室两类书籍的总量多1000本,甲阅览室科技类书籍和文化类书籍的比例为2
Whatisthewomandoingatthemomen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