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18-08-09
62
问题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在穷乡僻壤致乙受伤,走两天路程才找到一所简陋的医院,乙不治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私设电网猎捕野生动物,在方圆百米外设立多处警示牌,乙钻电网触电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
A,B,C,D
解析
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的认定不受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影响,并且由于因果关系只是行为人具备对该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性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即使认定因果关系有所扩大,也不会导致刑事责任扩大化。法硕考试坚持因果关系客观说,只承认具有追究刑事责任客观基础的地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都认为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不能走向极端。甲重伤乙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介入了医院发生火灾这一极端异常的因素,所以切断了甲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应认为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A选项正确。在特定条件下行为导致结果,如遭遇被害人特异体质或者遭遇恶劣环境发生危害结果,并不存在介入因素,因此应当认为存在因果关系。B选项正确。行为与被害人自身行为相遇导致结果,通常情况下认为因果关系链条没有中断,因此认为有因果关系。C选项正确。数行为共同作用导致危害结果的情形下,应认定每一行为都为结果发生提供了原因力、作用力和影响力,因此认为有因果关系。D选项正确。在法硕考试中,同学们只需要记住两个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例子,举一反三其他情形一般都认定有因果关系即可。例一:甲窃得乙钱包后逃跑,乙追赶甲的过程中被车撞死。例二:甲殴打乙致伤,乙在乘救护车去医院途中发生交通肇事车毁人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e3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向某银行贷款100万元,乙公司以其所有的一栋房屋作抵押担保,并完成了抵押登记。现乙公司拟将房屋出售给丙公司,通知了银行并向丙公司告知了该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乙、丙订立书面买卖合同后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过户手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担保物权在性质属于()
甲父不幸病逝,甲悲痛之际想购一上等品质的棺材来尽最后的孝道,遂委托乙运输公司从邻县急运订好的棺材。但由于甲家境贫寒,不能一次结清运费,因此,乙公司扣留了棺材。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于用益物权的判断,正确的有()
死缓犯在二年死缓考验期内实施了故意犯罪,一律应改为死刑立即执行,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些选项是符合《刑法》规定的()
《刑法》第310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先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是什么?
2006年6月1日,甲向乙借款5000元人民币,甲向乙写下欠条“今欠乙人民币5000元”,抬头为欠条,署名日期并签字,未注明还款日期,2008年7月1日,乙遂向甲要款,甲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拒绝付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行为人合格”
下列选项中,无权指定监护人的组织或机关是()
随机试题
艾滋病病人张某因感冒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诊。当医生获知张某是艾滋病病人后,其正确的做法是()。
我国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属于()。
Youcanstayhere______youkeepquiet.
王某,女,65岁。形体消瘦,久病腹痛,喜温喜按,常在进食生冷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该病例腹痛属于
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的是
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下列投资者中,不属于认购邀请书应当包含的发送对象是()。[2017年9月真题]
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过程设计。()
(2016国家49)在讨论科学与宗教作为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优劣时,常常有人提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也会出错”的观点。这显然很正确,但在那种讨论中,在没有人声称“科学永远正确”的情况下,主动插入这种观点,却明显是在用“所有认知方式都非完美无缺”这一事实,来故
Oldpeoplearealwayssayingthattheyoungarenotwhattheywere.Thesame【C1】______ismade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and
COMPANYDIRECTORYAMarketingBFinanceCCustomerServicesDPurchasingEPersonnelFResearchandDevelopmen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