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模式、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武汉理工2007研;武大2003研)

admin2019-12-17  38

问题 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模式、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武汉理工2007研;武大2003研)

选项

答案模式是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对客观事物内外部机制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模式是相应现实事物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是对相应理论的一种解释和素描。因此,传播模式的发展变化印证了传播思想的变迁和进步: (1)直线模式与线性传播思想 直线模式或称“5W”模式、拉斯韦尔模式。这“5W”分别是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桀道)、To whom(向准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拉斯韦尔程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地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虽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也忽略了社会环境对传播的影响。 (2)循环模式下的传播思想 认识到直线模式的局限性,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受C.E.奥斯占德观点的启发,提出了传播“循环模式”。该模式与直线模式有明显的不同点在于:①该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②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该模式的不是在于:首先,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的关系中,与传播实际情况不符;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大众传播的过程。在此模式下的传播思想引入了反馈的概念,把传播看成一个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受众的地位及其能动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得以重视,但仍然未能认识到传播过程中社会背景的制约。 (3)系统模式对社会背景的考量 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只考察微观单一的传播过程,并不能揭示社会传播的总体面貌。1959年美国的赖利夫妇提出了传播系统模式,告诉人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系统传播的本质特点: ①从事传播的双方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的内在活动形成人内传播; ②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③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④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翻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系统模式中可以看到社会传播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各种系统,每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系统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既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又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系统传播模式把传播放人一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并视之为整个社会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使传播制度环境和媒介规范理论研究得以重视,丰富了传播思想。 归纳而言,从赢线模式、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对传播过程的认识经历了从单向、孤立、封闭到双向、多元联系、开放的过程,是传播学由微观视角向宏观视角发展、逐渐摆脱简单他的过程。在系统模式下,对传播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微观的和宏观的各种要素,在一个复杂多元的视角下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系统的运行,体现了传播过程模式研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大众传播思想的不断变迁与进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3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