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基坑工程为二级工程,拟开挖10m,地表水平;基坑侧壁直立,施工过程中,地表有5kPa的均布荷载,基坑地质资料如下: (1)0~3m:粉土,γ=18.5kN/m3,φ=15°,c=5kPa; (2)3~6m:低液限黏土,水位以上γ=18.9kN
某基坑工程为二级工程,拟开挖10m,地表水平;基坑侧壁直立,施工过程中,地表有5kPa的均布荷载,基坑地质资料如下: (1)0~3m:粉土,γ=18.5kN/m3,φ=15°,c=5kPa; (2)3~6m:低液限黏土,水位以上γ=18.9kN
admin
2009-06-15
52
问题
某基坑工程为二级工程,拟开挖10m,地表水平;基坑侧壁直立,施工过程中,地表有5kPa的均布荷载,基坑地质资料如下: (1)0~3m:粉土,γ=18.5kN/m3,φ=15°,c=5kPa; (2)3~6m:低液限黏土,水位以上γ=18.9kN/m3,水位以下γ=19.1kN/m3,φ=14°,c=15kPa; (3)6~10m;砂土,γ=18kN/m3,φ=36°,c=0; (4)10~20m:低液限黏土,γ=19.1kN/m3,φ=16°,c=20kPa; (5)基坑外侧地下水位5.0m,基坑内地下水位0.0m。 如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墙的嵌入深度为7m,则第一层粉土层的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距地表的距离分别为( )。
选项
A、42kN,2.0m
B、42kN,2.14m
C、36kN,2.0m
D、36kN,2.14m
答案
D
解析
设土压力为零的点距地表的距离为za0,该点以下至第一层底面的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dg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案例(下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案例(下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图7-55(a)所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如图7-55(b)所示,若ui=2sinωtmV,则u0为()。
在信号源(uS,RS)和电阻RL之间接入一个理想变压器,如图7-44所示,若uS=80sinωtV,RL=10Ω,且此时信号源输出功率最大,那么,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2等于()V。
现代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D域由x轴,x2+y2一2x=0(y≥0)及x+y=2所围成,f(x,y)是连续函数,转化(x,y)dxdy为二次积分为()。
螺钉受力如图5-11所示,一直螺钉和钢板的材料相同,拉伸许用应力[σ]是剪切许可应力[τ]的2倍,即[σ]=2[τ],钢板厚度T是螺钉头高度办的1.5倍,则螺钉直径d的合理值为()。
横截面面积为A的圆杆受轴向拉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其横截面改为面积仍为A的空心圆截面,则杆的()。
在一个容器中,反应2NO2(g)2NO(g)+O2(g),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后,若加入一定的Ar气体保持总压力不变,平衡将会()。
某不饱和烃催化加氢反应后,得到(CH3)2CHCH2CH3,该不饱和烃是()。
一小型工程采用振冲置换法碎石桩处理,碎石桩桩径为0.6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5m,现场无载荷试验资料,但测得桩间土十字板抗剪强度Sv=40k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1991)求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随机试题
中压废热锅炉的蒸汽压力为()。
A.机械性刺激敏感B.突发性电击样痛C.定点性咀嚼剧痛D.疼痛不定位,夜间加重E.刺痛人洞引起疼痛下述疾病可能出现的疼痛描述正确的是深龋
赵某与罗某系邻居。两人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赵某因此受重伤而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赵某即将本案诉至人民法院。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
当电梯轿厢使用玻璃轿壁时,必须安装()高度的扶手。
你认为最重要的样品是()
环境创设中,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符合幼儿环境创设的()原则。
森林效应:一棵树如果单独生长在一个地方,往往比较矮小、畸形,而当众多树木生长在一起、,共用水源的时候,往往能长得郁郁葱葱。请问“森林效应”对你有什么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弊端多多,部门林立,各管一摊。管市容的不管破坏绿化的,管破坏绿化的不管违章建设,管违章建设的不管街头无照摆摊……而许多违法问题的处理又常常涉及几个执法部门。比如,对于马路市场,工商、交通、市容等执法部门都可以管,叉都可以不管。
用来控制、指挥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是()。
HIV&AIDS[A]AIDShasnowsurpassedtheBlackDeathonitscoursetobecometheworstpandemicinhumanhistory.Attheendof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