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上地理课时,陈老师发现课代表王超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陈老师本想用提问“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提问的难度,涉及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于是,陈老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

admin2022-03-06  30

问题 材料
    上地理课时,陈老师发现课代表王超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陈老师本想用提问“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提问的难度,涉及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于是,陈老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让王超不随堂上课,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王超免修了地理课。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他自己查阅地理资料,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而陈老师的工作任务,不但没有因为王超地理课的免修而减轻,反而更重了。陈老师既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还要给王超提供相应的指导,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选项

答案陈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不同,因而要给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育机会。这其中包含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因材施教,就必须认真地分析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发展情况及发展可能性。 当陈老师发现王超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后,没有利用教师权威压制他,而是先用提问的方式来“提醒”他,发现他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后,进一步结合他的具体情况,通过让王超单科免修的方式,为王超提供空闲的时间让他发挥自己的学习特长。陈老师还给王超提供相应的指导,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这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教师的教学不应完全按照预先计划进行,而应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后,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教师应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和学生共同发展,积极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gMv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