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2时9分,A省B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间二氯苯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875万元。 甲公司经营范围:生物科技研发;间二硝基苯、2,4-D酸、间二氯苯、五硫化二磷等。2017年11月22日,甲公司提

admin2022-03-26  38

问题 2017年12月9日2时9分,A省B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间二氯苯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875万元。
    甲公司经营范围:生物科技研发;间二硝基苯、2,4-D酸、间二氯苯、五硫化二磷等。2017年11月22日,甲公司提交变更申请,拟增加产品“间二氯苯(3000 t/a)、硝化酸混合物(7600 t/a)”,B市安监局受省安监局委托完成受理、审查,A省安监局审核未予许可。
    事故装置为间二氯苯生产装置,位于甲公司四车间。四车间设置两条设备和工艺相同的间二氯苯生产线,产能为3000 t/a间二氯苯,副产硝化混酸混合物7600 t/a、盐酸5000 t/a、间氯硝基苯115 t/a等。
    事故经过:
    2017年12月8日19时左右,甲公司四车间尾气处理操作工发现尾气处理系统真空泵处冒黄烟,随即报告班长沈某。沈某检查确认后,将通往活性炭吸附器的风门开到最大,黄烟不再外冒。
    19时39分左右,氯化操作工到1号保温釜用压缩空气将釜内物料压送到1号高位槽,之后,指标正常。
    21时左右,真空泵处再次冒黄烟。沈某关闭相关阀门,黄烟基本消失。
    21时35分左右,车间控制室内操告知氯化操作工,1号保温釜温度突然升高,要求检查温度、确认保温蒸汽是否关闭。氯化操作工到现场,观察温度约为152℃,随即手动紧了一圈夹套蒸汽阀,未作其他处理。22时42分左右,沈某在车间控制室看到DCS系统显示1号保温釜温度“150 ℃”(已超DCS量程上限150℃),认为是远传温度计损坏,未作相应处置。
    交接班后,接班班长对温度异常情况仍未处置、上报。
    9日2时5分31秒,操作工关闭了1号保温釜放空阀,另一人打开压缩空气进气阀向1号高位槽压料。之后,操作工关闭压缩空气进气阀,看到1号保温釜压力快速上升;9分2秒,另一人快速打开1号保温釜放空阀进行卸压;9分30秒,1号保温釜尾气放空管道内出现红光,紧接着保温釜釜盖处冒出淡黑色烟雾,现场人员3人迅速跑离现场。
    2时9分49秒,保温釜内喷出的物料发生第一次爆炸;9分59秒,现场发生了第二次爆炸。爆炸造成四车间及相邻六车间厂房坍塌。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
    事故装置的安全预评价报告由A省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乙于2015年4月完成编制,但其没有对间二氯苯技改项目技术来源进行充分论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有漏项。未如实辨识事故隐患,即出具了合格的评价报告,所得收入50万元;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由B市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丙于2017年6月完成编制,2017年3月13日,甲公司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6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
    事故单位甲,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经考核,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存在造假情况。
    事故装置压料介质发生变更,2017年6月左右,因制氮机损坏,甲企业改用压缩空气进行物料压送。间二氯苯生产过程涉及氯化工艺,且使用剧毒化学品液氯,甲公司对氯化反应釜设置了DCS系统,对液氯汽化装置设置了安全仪表系统。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尾气处理系统改造情况。甲公司对四车间脱水釜、保温釜、高位槽的直排入大气的尾气进行改造,用真空泵抽吸、经活性炭吸附后排放。尾气管道应采用碳钢管道,实际使用PP塑料管道,并和另一车间的排气系统串联,组合成一套系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为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及减轻事故后果,简述甲公司应该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内容。

选项

答案管理措施: (1)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并及时整改。 (3)应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坚持依法正规生产,取得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件。 (5)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设备操作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 (6)加强变更管理,严禁采用压缩空气进行物料输送,应选用氮气。 技术措施: (1)提高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间二硝基苯的脱水、保温釜压料仍为人工操作,应进行改造。 (2)严格控制火源。采用防静电材料,采取有效接地等措施,防止火花出现。 (3)厂房中设置防火墙、泄爆装置,减少事故。 (4)设置检测报警装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yx5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