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
admin
2019-01-25
55
问题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材料2
①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②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 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③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根据《瞭望》1999年第39期资料整理
④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
摘自《瞭望》1999年第35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
选项
答案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2)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给定材料,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问,结合材料1。材料已明确指出,我国的改革性质是“市场化改革”,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但这种改革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展开的。具体而言,其特点是丛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
第二问,结合材料2。材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指令性计划的减少,二是市场调节价格已经成为各类商品价格的主要部分。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运行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已由市场调节,说明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问,结合材料3。材料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我国GDP和人均GDP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生产力提高的集中表现;二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三是反映了人民生活方面的重大变化。综合这三个问题,表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第四问,综合材料1、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这是因为,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k6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考验。主要是
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与中共以往的革命相比,区别在于()
江泽民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概括为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
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作出正式决定,确定的合作形式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的是()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建立、建成和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随机试题
资源需求计划和施工准备计划应当包括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中。
下述不是胎膜早破辅助检查的是
患者,男性,50岁。高血压10余年,间歇发作胸闷、胸痛两年,医生确诊为高血压病、冠心病。此次上厕所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端坐体位,心率110次/min,双肺可闻及水泡音,双下肢无水肿。对该患者的护理,下列不宜的是
A、干燥柱头B、干燥花蕾C、未开放的花序D、干燥头状花序E、干燥花红花的药用部位是()。
患者,男,56岁,因胸痛就诊,诊断为心绞痛,发生心绞痛的主要病因是()
关于现浇混凝土柱高的确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外部审计不具备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和账簿的权利。()
我国居民纳税人取得的下列收入中,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围巾:脖子()
Sleepispartofaperson’sdailyactivitycycle.Thereareseveraldifferentstagesofsleep,andtheytoo【B1】______incycle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