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材料1: 近日,相关职能部门发布了水污染标准,某市政府工作人员在《黑臭水体治理意见》中提到“黑臭水的治理需要感官性参与,居民根据感官判断就可以辨认臭黑水:你觉得它黑,它丑,它就是黑臭水。故为整治黑臭水问题,应设置相应的感官性指标,人们看到明显的黑水臭水,环
材料1: 近日,相关职能部门发布了水污染标准,某市政府工作人员在《黑臭水体治理意见》中提到“黑臭水的治理需要感官性参与,居民根据感官判断就可以辨认臭黑水:你觉得它黑,它丑,它就是黑臭水。故为整治黑臭水问题,应设置相应的感官性指标,人们看到明显的黑水臭水,环
admin
2019-02-09
63
问题
材料1:
近日,相关职能部门发布了水污染标准,某市政府工作人员在《黑臭水体治理意见》中提到“黑臭水的治理需要感官性参与,居民根据感官判断就可以辨认臭黑水:你觉得它黑,它丑,它就是黑臭水。故为整治黑臭水问题,应设置相应的感官性指标,人们看到明显的黑水臭水,环保部门就及时治理。”
材料2:
A市河流300条,黑臭水体133条,出现臭黑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污水无法处理;
(2)城市规划不合理;
(3)城市监督管理不到位;
(4)城市中产生的垃圾多;
(5)城乡接合部存在农业污染、企业偷排污水等现象。
当地政府认识到,水质恶化导致的蓝藻暴发,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是在岸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在水上下功夫,更要在岸上下功夫;不仅要本地区治污,更要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不仅要靠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更需要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2007年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河长制实施后效果明显。
材料3:
治理小明湖的五项措施:
(1)源头建造河闸,拦截上游水域,治理好后再开闸放水;
(2)从其他河流直接引入活水,净化湖泊水质;
(3)利用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莲藕及水草等改善水质;
(4)先排净污水,再引入另一条干净的河水,换水治理;
(5)先治理好污染源,再进行综合治理。
【问题】
在材料3的五个对策中,选出最长远的治理建议。通过讨论,达成统一意见。
选项
答案
要求从五个对策中,选出最长远的一个,讨论后达成统一意见。在此我们给出答题方向上的建议供考生参考:首先,考生要明确目标,只有选择源头治理即第五项才最有效、最长远。其次,根据小组各成员所选择的最长远对策,阐述具体的治理措施,并对选择原因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采用科学合理的讨论技巧,对各种选择及观点进行合并,将小组各成员的观点统一整理后再进行二次讨论,根据选择标准达成统一意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lNe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题库地方公务员分类
0
面试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领导批评了同事,同事与领导发生争执,你怎么处理?
一个人跑到山上练武功。问师傅多长时间能练好,师傅说要10年;徒弟说如果我昼夜不停地练,需要多少年。师傅说需要30年。你如何看待“快乐工作”与“事业成功”的关系?
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
软件公司开发新软件。两个同事思路很不同。小李居中协调。最后成功推出新软件,你认为小李做了什么工作?
漫画题:大意是:面对群众呼声.部分公务员漠不关心,置之不理;面对领导批示时阿谀奉承。立即办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你被录用为公务员后将怎么办?
介绍自己的经历。并针对所报考的岗位谈谈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你的领导和另一位领导协商,把你借调到一个新的部门,工作期间,你表现优秀,新领导对你很满意,想把你留在这个单位,并且可以为你办理相关手续,你也很向往,但是原单位的领导希望你能回去,你怎么办?
针对多城市出现暴雨后内涝的情况,你如何回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质询?
一幅漫画:一位政府人员指挥一群义工撕小广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现在网络上经常会有网友爆料。一些媒体未经核实就对事件进行报道,导致读者难以分辨真假。你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
随机试题
居里(Ci)与贝克勒尔(Bq)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居里等于
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很多,下列属于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要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
下列宣传推介材料正确的是()。
风险预警方法不包括()。
在货币互换中,初始交换的本金在到期日按照到期日的汇率再交换。()
公安机关的任务、目标决定了公安队伍必须保持政治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方向。()
在疾病横行的地区,许多孩子在疟疾产生免疫力之前都要患几次疟疾。很明显,必将发生的是,当第一次暴露于疟原虫时,孩子们的免疫系统仅仅被微弱地激发。因此,需要与之进行几次抗争来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下面哪一个,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以上的解释性假说?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