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在商场游荡时,见乙正在柜台前选购首饰,其放在柜台上的手机价值不菲,于是甲想将其手机偷走。不想乙有所警觉便将手机拿在手上,甲只好尾随乙,趁乙不备之时将其手机夺走。之后,甲使用乙的手机开通了很多付费业务,并反复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致使乙的手机话费损失630
甲在商场游荡时,见乙正在柜台前选购首饰,其放在柜台上的手机价值不菲,于是甲想将其手机偷走。不想乙有所警觉便将手机拿在手上,甲只好尾随乙,趁乙不备之时将其手机夺走。之后,甲使用乙的手机开通了很多付费业务,并反复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致使乙的手机话费损失630
admin
2019-10-30
37
问题
甲在商场游荡时,见乙正在柜台前选购首饰,其放在柜台上的手机价值不菲,于是甲想将其手机偷走。不想乙有所警觉便将手机拿在手上,甲只好尾随乙,趁乙不备之时将其手机夺走。之后,甲使用乙的手机开通了很多付费业务,并反复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致使乙的手机话费损失6300元。几天之后,甲将手机扔至垃圾桶,正好被一巡警看见,见其可疑,经询问后案发。事后鉴定甲手机价值3200元。对甲的处理,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选项
A、以抢夺罪从重处罚
B、以抢夺罪和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C、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D、以抢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罪数认定问题。根据《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mu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1.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司考,卷一,第55题)
13.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年司考,卷一,第2题)
22.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2004年司考,卷一,第52题)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2002年司考,卷一,第34题)
效率的概念和价值标准所适用的范围包括()
某司机在驾车行驶过程中,故意闯红灯,对于该行为,司机应受到()
甲花500元在乙商场购得茅台酒一瓶,饮后产生种种不适症状,住院治疗共花费1000元,经检验某甲所购茅台酒为假酒。下列救济措施合法的是:()
2011年5月,某地人民法院受理了该县农业银行诉李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因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标的额都在3万元以下,符合小额速裁案件的受理标准。经征求原、被告意见,同意适用“小额速裁”。该院开庭不到30分钟,双方当事人便达成了调解协议。关于该审判
丁某是某市人民法院的退休法官,在一个案件中为当事人向其原所在法庭法官郑某转递涉案材料、打听案情。对于丁某的行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下列构成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形是:(2014年卷一91题,不定项)
随机试题
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_______、立题、搜索、捕获_______和构成。
下列属于全景小说的是【】
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有哪些?
A.地西泮B.哌替啶C.氯丙嗪D.普鲁卡因E.对乙酰氨基酚
某堤防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合同中估算工程量为5300m3,单价为180元/m3。合同工期为6个月。有关付款条款如下:(1)开工前业主应向承包商支付估算合同总价20%的工程预付款;(2)业主自第一个月起,从承包商的工程款中,按5%
普通支票可以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账,在其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称为划线支票,能用于支取现金。
()是将复杂的风险分解成多个相对简单的风险因素,从中识别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因素。
2013年前三季度,攀枝花市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33.83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26.49%,其中:受四川省煤炭矿业整顿影响,原煤产量同比下降33.82%,减产255.667J~电;受四川省电力调配计划增加影响,水电产量同比增长16.52%,增量16.
对于某一执行价格为80元,且还有一年到期的欧式看涨期权来说,其价格下限为______元时,标的资产的价格是90元,一年期利率是5%(假设连续复利)。()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