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目前,中国10个省区市设置了25个“弃婴安全岛”,广州市的“弃婴安全岛”在开放两周内就收到弃婴51名,南京市的“弃婴安全岛”也在启用2周内收到26名弃婴。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弃婴安全岛”接收的婴儿基本男女各一半,但是几乎所有弃婴都有残疾或重病。有专家就此批
目前,中国10个省区市设置了25个“弃婴安全岛”,广州市的“弃婴安全岛”在开放两周内就收到弃婴51名,南京市的“弃婴安全岛”也在启用2周内收到26名弃婴。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弃婴安全岛”接收的婴儿基本男女各一半,但是几乎所有弃婴都有残疾或重病。有专家就此批
admin
2015-04-25
55
问题
目前,中国10个省区市设置了25个“弃婴安全岛”,广州市的“弃婴安全岛”在开放两周内就收到弃婴51名,南京市的“弃婴安全岛”也在启用2周内收到26名弃婴。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弃婴安全岛”接收的婴儿基本男女各一半,但是几乎所有弃婴都有残疾或重病。有专家就此批评指出,“弃婴安全岛”的设置助长了父母遗弃婴儿的行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提出的批评?
选项
A、设置“弃婴安全岛”是对我国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B、患有残疾或重病的弃婴由于“弃婴安全岛”的设置而能得到社会及时救助
C、弃婴对于家长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忍痛遗弃孩子是希望他们得到更好救治
D、“弃婴安全岛”刚刚设置不久,其对婴儿父母行为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专家认为“弃婴安全岛”的设置助长了父母遗弃婴儿的行为。A、B两项与父母遗弃婴儿无关:C项说明父母遗弃婴儿是为了使有残疾或重病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救治,并非助长父母遗弃婴儿的行为,质疑了专家的观点:D项有待进一步观察并不能质疑。故答案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pOe777K
0
江苏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针对见义勇为人员,实行了相应的奖励和保护原则,下列不属于此原则的是()。
①第一本防水平装书还将拥有强大的防伪功能 ②澳大利亚的银行现在已经使用该项技术来延长纸币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伪造的风险③英国出版商近日透露,世界上第一本防水平装书有望明年夏天上架销售④书的外面还有一层防撕毁的坚韧的聚合物涂层,整本书
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_________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_________,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完全有可能是_________的。知道这一点,养成产生想法时保留判断的习惯就非常重要。填入划横
对城市建设焕然一新的追求,不仅会使城市记忆受到损坏甚至毁灭,也是对城市中人的生活情感的_________。城市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风格和人文环境,被当作了“过时”的东西予以_________或抛弃,城市记忆也因此没有了依托对象,公众的情感认同无法被唤起,在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其他生物在享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时,与人类拥有同样的_________。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的最后,写下了一段_________的话语: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绕行太阳,从这么简单的起源,进化出无数最美丽、最奥妙的事物。
关于京剧艺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例外原则: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控制权。下列属于例外原则的是()。
依据我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哪个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片两国接壤的_______地带,由于连年战乱,死伤众多,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谷”。②该公司_______因实力不济要退出竞标,实际上却加紧谋划击败竞争对手的策略。③这个中药秘方经过几
随机试题
内幕信息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计算.
简述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患者,男性,46岁。因黑便,伴呕吐3日入院,病前有10余年胃溃疡病史,查体: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左锁骨上内侧可触及质硬而固定的淋巴结。入院后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呕血,呕出暗红色血液700ml,此时,对该患者要采取的首要护理措施是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应禁用的药物是
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
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行为人甲为顺利抢劫被害人财物,直接杀死被害人;行为人乙在抢劫过程中,遭到被害人强烈反抗,而杀死被害人。对甲、乙两人的行为应认定为()。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