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

admin2013-12-29  22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几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节选)(1853年)
材料2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日民族,日民权,日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节选
材料3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第七条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节选
请回答:
(1)农民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行不通?
(2)194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和抗战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这些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选项

答案(1)农民阶级革命派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派确立采取了“民生主义”的土地主张,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但是,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2)194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由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此政策。原因是在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民族矛盾变为阶级矛盾。 (3)启示:任何土地政策的提出都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照顾广大农民的利益。只有这样的土地政策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xO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