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以来,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浅表性问题就不断地招致各种批评,许多有识之士表达了深切的忧虑。本人也曾在一些撰文中,为碎片化阅读的泛滥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不过,平心静气去想,人类社会的阅读历史其实正是由碎片化和整体性两类阅读构成。《论语》和

admin2020-07-31  33

问题 自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传媒领域以来,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浅表性问题就不断地招致各种批评,许多有识之士表达了深切的忧虑。本人也曾在一些撰文中,为碎片化阅读的泛滥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不过,平心静气去想,人类社会的阅读历史其实正是由碎片化和整体性两类阅读构成。《论语》和柏拉图《理想国》难道不正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老子的《道德经》只有 5000 字,也就是一篇博客的字数。也属于碎片一类,先秦经典大都是最短小碎片的文本,这些碎片的存在并没有干扰到后来大量鸿篇巨制的诞生和阅读。再如,现代人的读报与读书,显然分别属于碎片化阅读和整体化阅读。当 19 世纪中叶国人开始创办中文报纸时,不知社会上是否有过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批评,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近代报业的兴起带来了我国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的解放,催生了大量现代经典性著作的诞生。下列最有可能属于上文作者的观点的是(    )。

选项 A、社会应当提供更精致的碎片来善待互联网读者
B、碎片式的先秦经典文本与今日的博客别无二致
C、19 世纪中叶国人创办的报纸是碎片化阅读的起源
D、即将有新的鸿篇巨制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诞生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引出“碎片化阅读以及浅表性”的问题,并指出作者自己也曾经有过忧虑,之后通转折关联词“不过”强调后文内容,根据后文《论语》《理想国》《道德经》等具体事例可知,作者重在为“碎片化阅读”正名,即“碎片化阅读”不应招致各种批评,对应 A 项。
B 项,“先秦经典”对应文段例子中的一部分,表述片面,排除。
C 项,根据尾句“催生了大量现代经典性著作的诞生”可知,“报纸”催生的是“现代经典性著作”,并非“碎片化阅读的起源”,与文意不符,排除。
D 项,未涉及核心话题“碎片化阅读”,且“新的鸿篇巨制”文段并无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CP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