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
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
admin
2017-07-10
37
问题
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
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选项
答案
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也不正确,正确的做法是: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PC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0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道路必须依照路基设计的()等几何尺寸进行施工,并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分析的方法中,()的方法,直观地反映出工程的形象进度,同时也反映计划耗用量与实际耗用量的两者差别。
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的选用原则不包括()。
某桥梁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了解工程地点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掌握了地基土壤种类及其物理学性质、各层土的厚度及标志、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和地面排水情况,并办理了设计提供的控制桩的交接手续。施工单位为了做好桥梁工程前期质量控制,编制了施工组
某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写了项目质量计划,该质量计划体现了质量管理人员的过程控制,在质量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定期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验证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对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措施。工程施工后,该项目内部质
城市沥青路面道路从材料上划分,路基划分的内容不包括()。
关于构筑物满水试验要求的表述有误的是()。
某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5万t的污水处理厂工程,为防止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等薄壁钢筋混凝土排水构筑物产生裂缝,施工时采取了如下措施:1.加大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2.增加坍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扩散度。3.选择在低温时浇筑。
为防止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设计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有( )。
管棚超前支护是为了在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支护方法,对控制塌方和抑制地表沉降有明显的效果。
随机试题
AnimationDrawings①AlmosteveryonearoundtheworldknowsMickeyMouse,DonaldDuck,BugsBunny,SnowWhite,Batman,and
A、腹膜炎出现早B、腹膜炎严重,呈板状腹C、腹膜炎出现较晚、但较重D、腹膜炎出现较晚且较轻E、无腹膜刺激征胰腺破裂的特点是()
A、 B、 C、 D、 E、 B
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是
属于收涩药的是属于活血药的是
下列关于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个环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目前塑料管主要采用聚乙烯管,其接口形式有()等。
一般来说,情景综合分析法的预测期间在2—5年左右。( )
[*]
ThesmallcoastaltownofBroome,innorthwestAustralia,isaremotevillageinthevastcountryside.Therearenotraffi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