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admin
2014-04-26
39
问题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选项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犯罪主观方面、意外事件以及相互之间区别的知识。
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两种。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基本特征是:
①在认识因素上,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②在意志因素上,必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持“希望”、“放任”态度。所谓希望,是行为人对已经明知的危害社会结果所具有的积极追求心理,它常常是通过行为人外在的、促使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积极行动得以体现。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已经明知的危害社会结果既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坚决反对,而是听任其发展、产生的心理,反映了危害结果的出现并不违背行为人意愿的状态。犯罪故意分为两类:
①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②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三种情形:
一是为了追求某一种危害结果,而放任了另一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是为了追求某一种合法利益,而放任了另一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三是突发性事件中实施危害行为,不计后果地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犯罪过失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①在认识因素上,必须对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者“已经预见”。
②在意志因素上,必须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者“轻信”。犯罪过失也分为两类:
①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心理状态。
②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意外事件不认为是犯罪,行为人对损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均缺乏预见,即均无认识,对危害结果均抱着否定的心理态度等等。但是,它们之间的界限事实上是罪与非罪的界限。本质上意外事件是一种缺乏预见但又不能预见的情形;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一种应当预见而没能预见的情况。因此,区分二者界限的关键是对危害结果应否预见。
本题中首先黄某以放火为手段实施了杀人行为,不是意外事件,并且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而不是过失,故选项B、C、D均是错误判断。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但黄某的杀人行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其所持的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故选项A也是错误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Uk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某甲为一国有公司的董事长,其朋友某乙对其钱财垂涎已久,一日趁某甲家人疏忽之际,将其不满2周岁的幼儿偷走,然后向某甲勒索现金30万元。某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人员遂追捕某乙。某乙见勒索未成,将幼儿杀害。对于某乙该如何处理?()
赵某是某看守所的监管人员,2009年在其值班之际,为了发泄对看守所领导人员的不满,私自将在押人员钱某放走,致使钱某由此脱逃。对本案的定性正确的是:()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哪些情形应采用法条竞合适用原则中的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理?()
法院应当受理下列哪些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提起的诉讼?(卷二真题试卷第85)
起草部门将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审查。该送审稿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应报经下列哪一机关同意?(卷二真题试卷第45)
质监局发现王某生产的饼干涉嫌违法使用添加剂,遂将饼干先行登记保存,期限为1个月。有关质监局的先行登记保存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44)
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二真题试卷第12题)
郭某(16岁题)与罗某发生争执,被打成轻伤,遂向法院提起自诉。法庭审理中,罗某提出,审判员李某曾在开庭前违反规定与自诉人父亲及姐姐会见,要求李某回避,但郭某父亲及姐姐均否认此事。法院院长经过审查作出李某回避的决定。下列何人有权要求对回避决定进行复议?(卷二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随机试题
下列不属于用汉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的是()
张某,男,30岁,电工,三度烧伤,烧伤总面积70%。对该病人应采用
突发性胸痛伴咯血和呼吸困难应考虑胸廓活动较大的两侧下胸痛,并与咳嗽,深吸气有关,应考虑为
无菌持物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肾淀粉样变性多见的管型是
HPLC可测定含量的药物有
临产后灌肠的适应证是
(2017年卷一4题)梁某欲将儿子转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上小学,学校要求其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梁某找到户籍地派出所,民警告之,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考虑到梁某的难处,民警仍出具了证明,并附言一句:“请问学校,难道父母有犯罪记录,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未婚,饭店服务员。求助者自述:因感情问题而苦恼,伴有失眠,一月余。案例介绍:求助者高中时曾经与班里一位女同学关系很好,毕业后成为恋人。因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彼此不常见面。半年前在老乡聚会时认识了一个长得很漂亮
Forthepast10,000yearshumanshaveinfluencedtheplantstheyuseatfirstunknowingly,laterbydesign.Today’scropshav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