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铜,四成为铅。不少商人出于利益考量,纷纷熔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铜,四成为铅。不少商人出于利益考量,纷纷熔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
admin
2019-06-10
48
问题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铜,四成为铅。不少商人出于利益考量,纷纷熔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吏因此大发了一笔。这种情况,雍正之前的明清两朝历代从未出现过。从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Ⅰ.上述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要高于该铸币的面值。
Ⅱ.上述用银子购兑铸币的交易中,不少并不按朝廷规定的比价成交。
Ⅲ.雍正以前明清两朝历代,铸币的铜含量,均在六成以下。
选项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答案
D
解析
Ⅰ可以从题干的陈述中推出。因为如果事实上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不高于该铸币的面值,那么熔币取铜就会无利可图,就不会出现题干中所说的商人纷纷熔币取铜,从而造成市面铸币严重匮乏的现象。Ⅱ可以从题干的陈述中推出,因为如果题干所述银子购兑铸币的交易,都能严格按朝廷规定的比价成交,就不会有官吏通过这些交易大发一笔,题干中陈述的有关现象就不会出现。Ⅲ不能从题干的陈述中推出。铸币铜含量在六成以上,有可能导致商人熔币取铜,但不一定导致商人纷纷熔币取铜,例如,如果执法严明,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因此,不能由雍正以前明清两朝历代未见有题干陈述的现象,就得出其铸币铜含量均在六成以下的结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Xi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多数专家认为:设置安全生产专职岗位确实能降低煤矿的事故发生率。但事实上设置安全生产专职岗位的煤矿和那些没有设置安全:圭产专职岗位的煤矿相比,事故发生率差不多。以下哪项陈述对解释这种不一致最有帮助?
某旅游团去木兰围场旅游,团员们骑马、射箭、吃烤肉,最后去商店购买纪念品。已知:(1)有人买了蒙古刀。(2)有人没有买蒙古刀。(3)该团的张先生和王女士都买了蒙古刀。如果以上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真,则以下哪项肯定为真?
有则广告想让读者相信,杜尔公司生产的汽车耐用性能极佳。该广告引用如下事实作为其根据:该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的汽车,目前有超过一半车仍在正常使用,而其他任何品牌的汽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广告的论证?
某公司用1万元购买了价格分别为1750元和950元的甲、乙两种办公设备,则购买的甲、乙办公设备的件数分别为().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
交管局要求司机在通过某特定路段时,在白天也要像晚上一样使用大灯,结果发现这条路上的年事故发生率比从前降低了15%。他们得出结论说:如果在全市范围内都推行该项规定会同样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结论?
博士可以做企业家,博士未必不能做企业家。以下哪项和题干的含义最为接近?
很多艺术家在世的时候,其作品不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直到他们去世很久,其艺术作品才被高度重视,在具备极高商业价值的同时,对艺术领域的拓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从上述论断可以推断出哪项结论?
随机试题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m。
2006年1月1日,C县的某条河水污染严重,经相关部门调查,是由此地的甲公司随便排放工业废水所致,就此A省B市下辖县环保部门于2006年4月30日做出了对甲公司罚款50000元的决定并责令其停产,安装污水处理装置,甲公司于2006年5月1日得知后不服,向B
治疗热痹除局部取穴外,还宜配用的穴位有
公安部部长赵克志说,对党忠诚是人民警察的建警之魂。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看?
可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疾病是()
房地产经纪的特征主要有()。
我们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
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逃避条件作用的一项是()。
求z=f(x,y)满足:dz=2xdx=4ydy且f(0,0)=5.求f(x,y);
A—TopStoriesB—E-newslettersC—CurrentSpecialD—What’sNewE—Editor’sPicksF—LatestInJobsG—HighlightsH—-LetterstoEdito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