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家风,可以很大。就像一首名为《家风》的歌所唱的:“家风那个正那个国风兴,家国兴旺好家风。一辈做给那一辈看呀,一辈讲给那一辈听。”家风,可以很小。某网友说:“小时候好多规矩: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许有剩饭;米粒掉桌上也要吃掉;吃饭得双手扶碗

admin2018-09-25  7

问题 给定资料
    1.家风,可以很大。就像一首名为《家风》的歌所唱的:“家风那个正那个国风兴,家国兴旺好家风。一辈做给那一辈看呀,一辈讲给那一辈听。”家风,可以很小。某网友说:“小时候好多规矩: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许有剩饭;米粒掉桌上也要吃掉;吃饭得双手扶碗,不允许一只手肘朝外‘跪’在桌上;坐那儿不许抖腿;不能说谎,否则被揍得很惨;看到长辈要先打招呼。”也有网友说:“家风是孝顺!父亲是大孝子,一直伺奉我奶奶去世,搬个椅子睡在医院的走廊上,即使年纪大了被骂也从不和父母顶嘴。”还有网友说:“吃得了苦,做得了事,享得了乐。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从商不贪,为官不腐。”
    但现如今,一些地方家风教育渐渐淡化。有些地方,独生子女成为“小霸王”受到过度溺爱。家长不问“熊孩子”给别人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一味以“他还小”等必杀技“护短”。另一些地方,父母面临两难选择:是守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还是离家打工挣钱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很多父母最终选择了后者。“空心村”“留守村”大量出现,家庭名存实亡。父母和子女长期分离,“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领导干部家风不正,事情就大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曾经连续四周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20起,其中很多违纪行为涉及亲属、家属。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时代,治国当从治家开始。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的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冠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
    除了“全家腐”,其他犯罪型家庭和濒临解体型家庭同样存在家风教育失败的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边缘少年”、“问题少年”和“人格缺陷儿童”。陈某是一位17岁的单身母亲。似乎从她记事起,父母就在无休止地打架,陈某也免不了挨打。“打架、流血、辱骂、歇斯底里……有时候真希望自己立刻死去”,陈某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活。终于,她走出了家门。在一群终日混迹电玩室的少男少女中找到了“解脱”和“温暖”。快到15岁那年,陈某怀孕了,孩子的父亲却不知所踪。
    16岁的金某正在服刑,他的父亲平时游手好闲,经常带朋友到家里赌博,从来不避讳他。“我3岁时就能帮助他们洗牌、摆牌,他们还夸奖我是个天才。”金某说,自己稍大一点就跟着父亲偷东西卖钱。
    “这些极端案例让我想起一句话——‘父母皆祸害’。”某学者说。这句话源于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少女杰丝在小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时,说了这样的话。
    2.“家,是蛛网的中心,四面八方的道路都奔汇到这中心;家,是蛛网的中心,回忆的微笑,有条不紊地层层环绕这中心。”一个人走得再远,最初的能量无不来自家庭。好家风是从一代代的家庭生活中积淀而成的,凝聚着先辈的经验和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好家风承载了先辈们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今天依然能指导我们前进。
    A市某村将家风融入自治条例,并采取打分制进行落实,违反规定要扣分,年终总结时得分高者则公布在村口的荣誉榜上。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支持,使村里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过去懒散的村民,或包大棚种地,或去厂里上班。平时休闲活动也换成了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文体活动。如今,该村已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往昔的该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支书形容说是“老鹰也不肯下蛋的地方”,不仅环境糟糕,而且一些村民农闲时喜欢聚众赌博,纠纷不断。改变这一切的秘诀在哪里?村民认为该村的改变多亏了将家风融入自治条例,指引村民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驻村干部说:“治理农村不能忽略来自田埂上、盛行泥土间的百姓家风,它们虽无华丽辞藻,但不乏为人处世的朴素哲理。”
    在该市的另一个社区,党员们“晒”出家风正能量。该社区举行了一场主题为“论家风、思更远”的党员家庭家风美德论坛活动,党员居民讲述了各自的家风家训,向大家展示了家庭和睦的“小窍门”。
    “时间是检验爱情的试金石。”首先“晒”家风的是88岁高龄的包某。他和爱人结婚已有66年,“初为夫妻就开始经历了人生的磨难,老伴好不容易怀上了女儿,艰辛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生活中总有磨难、总有不顺,但我们总是互相守护在对方身边,互相关爱,细心劝解。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磨难而生嫌隙。女儿也深受感染,持家有道。”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知足常乐,俭以养德”……大家纷纷畅谈着各自的家风、家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书记表示:“我们就是想通过挖掘党员家庭的好家风家训,引领更多居民树立健康的家庭理念,以家风作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3.企业家郭某在谈到“家风”时有这样一段文字:父亲只是一名送奶员,但是非常爱学习并且注重内省。这种内省是不需要更大范围听众的肯定和赞许的。母亲督促我们追求卓越、追求成就,并最终走向成功。郭某在自传中表示,“我无论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与我父母的影响分不开。”
    很多企业家在谈到各自的成就时,也一样归功于“家风”文化的培养。企业家李某记得,1977年高考前的“煤油灯下3年苦难日子”,父母能给予他的食粮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企业家唐某曾精心准备过一次竞选广告,在一张母亲的照片边配上旁白:“妈妈跟我说做人要脚踏实地”,那是唐氏家族真正的“百年来坚守不变的家风”。
    家风是企业家精神成长的基石,家风塑造了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精神决定了企业的兴盛衰退。某家族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业世家,创造了百年辉煌。该家族的历史里,处处可见家风的深刻烙印:“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干得痛快,处处争第一”,等等。家风塑造了这个商业世家的家族性格,是这个商业世家百年辉煌的秘密。
    一位“落马”企业家在监狱写下忏悔书:“我祖辈都是善良、本分的农民,但是自己没有在管理者的岗位上坚持本分,丢失了家风。”而同样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俞某,在与大学生分享“家风”时也特别讲到,走遍千山万水,难忘那些村落宗祠大门上书写的“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对联。
    4.一个家庭有家风,一个企业同样有家风。无论是家庭里的家风还是企业里的家风,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世子弟和企业员工能够把企业最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把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传递下去,不至于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和经验流失。无论是家庭,还是企业,对于自己的家风都是极为珍惜的。
某中药企业是一家有着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著名老字号企业,在全国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该企业的创办人最初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维持生活,后发展成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的药店,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才有今天的辉煌。
    该企业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誉,主要得益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对此,该企业有两句极为有名的口号,也是他们的家风,叫做“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第一句说的是工作不偷懒,第二句则是说不要偷工减料。正是因为该企业有着这样的家风,并且能够长期恪守,所以才成为绵延三百多年而历久弥新的老品牌。该企业靠的是什么?是质量,更是对于质量坚守的家风。
    其实不仅仅是做药品,做什么东西不是如此呢?只要不偷工减料,不偷懒耍滑,人们迟早会认识到产品的好。这应该是中国所有企业的家风,是我们的社会风气。如果社会上的产品质量都非常好,那么社会上互相信任的风气就很容易建设起来,我们的社会也就很容易和谐起来。
    5.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手机,忽视对家人的陪伴。“手机究竟是个什么妖怪?妈妈走路时看它、吃饭时看它、睡觉还要看它,爸爸去厕所也要带着它……”。漫画《被手机抓走的爸爸妈妈》在网络上走红,它以一名幼儿的视角来控诉“低头族”爸妈,吃饭、睡觉、走路,甚至连上厕所都目不转睛“刷屏”,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远多于陪孩子的时间。久而久之,就渐渐形成了“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是捧手机”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份《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两者相加,有近70%的家长会在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孩子的童年时光是非常短暂的,父母本应好好珍惜,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童年,但现在手机却吸引住了很多父母,让他们无暇顾及孩子。很多孩子表示自己会因为父母沉迷手机而感到被忽视。
    手机也惹怒了老人。赵伯的子女成家后和自己分开住,只有周六上午大家才回来一块吃中午饭。一次周末,赵伯和老伴从一早就开始忙活午饭,但子女、孙子一大帮人进门后,却自顾着玩手机,没有人主动上前去帮忙,也没人陪老人聊聊天。等到菜上桌了,儿孙们还全在玩手机,赵伯叫了两次,大家才慢吞吞凑过来吃饭。饭没吃到一半,大家又拿起手机边吃饭边玩,赵伯多次想和孩子们说说话,但发现个个低头拿着手机玩。赵伯觉得自己很不受尊重,一怒之下,站起来掀翻桌子,拂袖而去。赵伯掀桌离席后,子女们意识到自己的不是,赶忙道歉。赵伯气消后,也立下了一个“家规”——吃饭时不能玩手机,谁要玩手机就要先离席!在赵伯看来,家庭聚会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尤其是像他们这种长期和子女分开生活的,相聚的机会非常值得珍惜,自顾自玩手机只会带来“亲情隔阂”。“有什么事情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更重要呢?”赵伯说。
    一份来自中国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正在破坏使用者的婚姻幸福,严重者可导致家庭破裂。60%的已婚受访者抱怨智能手机对夫妻关系存在不良影响。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中国。有调查显示,在美国25%的手机使用者认为,与伴侣在一起时,伴侣的注意力会被他们的手机所分散;8%的手机使用者曾因伴侣过度上网而与其发生过争执。而在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超过5亿的中国,这个问题更严重和普遍。为此,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每天关机一小时,多与家人相处。“移动电子产品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才能使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而不是更疏远”。
    6.手机真是让人爱恨交加。某周刊在其官方微博转发一组图片《现代人的社交为何注定灭亡》,图片中的男女从第一次约会到彼此示爱,从一起看电影到共同为心爱的球队呐喊助威,都通过手机完成。它以一种近乎夸张的方式警告人们,手机正在毁掉我们正常的社交方式。像是为这组图片作注脚,现实中的人们更多地选择当沉默的“低头族”。某著名舞蹈家举办告别演出,台上舞姿曼妙,台下却是不停闪烁的手机屏。手机主人在微博、微信上向朋友们宣告:“我来了!我看到了!”相比于用心欣赏舞蹈,他们更乐意在网络上表明自己的存在。在家庭聚会时,很多年轻人与父母说不到几句话,就开始低头摆弄手机,而母亲节时却深情地在微博上发表感恩,他们似乎更愿意对着网络表达自己的情感。“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有人这样指责他们。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从面对面地品茗论道、谈笑风生演变为无时无刻地手握手机、思及千里——交谈者坐在对面,却丝毫不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场的缺席”。全神贯注地低头拨弄手机时,人们很容易忘记身处其中的现实世界。在美国旧金山一辆轻轨列车上,车厢中的乘客都专注地玩着手里的手机、平板,身旁有凶徒挥舞手枪竟无人察觉。凶徒因无人阻止便更加肆无忌惮,当场枪杀了一名准备下车的男大学生。手机直接引发的种种险状也时有发生:某地一名17岁女生边走路边玩手机,经过一座桥时一脚踏空,掉人十余米的深坑中,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很多人都处于被手机偷走安全的状态,随便在任何一处斑马线上,你都能看见边玩手机边过马路的行人。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时时可见。有大学生说,“有时候也不是老师讲得不好,但自己就是每隔几分钟要刷下微博、看看朋友圈,要不实在受不了”。正是接受知识的大好时机,很多大学生却迷失在手机的诱惑里。一位大学老师说:“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机会的获得普遍缺乏珍惜感,我曾经在课上对玩手机的学生说,‘父母辛苦挣钱供你们上大学,你们上课却埋头刷手机,对得起他们吗?’结果却收敛甚微。”
    有调查显示,我国白领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为3.93小时,这意味着除去8小时睡觉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剩余时间被手机占去了一半。用来看世界的眼睛在各种屏幕之间切换、游离,人们在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的轰炸中头晕目眩,疲于奔命。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形容的诚然是落后的生活状态,但一家人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却要用微信通知“饭好了,快过来吃”,显然并不意味着进步,而是被科技深深地禁锢了。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人们的一切“碎片化”时间,似乎都被用来消费在手机上。
    媒体纷纷批评“低头族”沉湎虚拟空间,忽视现实世界,呼吁不要让人情在技术面前失去温度。对此,有些“低头族”并不认同。孙某是一位白领,他说:“我有什么样的同学同事、邻居熟人,都不是我的选择,为了工作、生活我必须与他们交往,在此之外,我没有必要囿于这样的现实人际圈子,我更乐意通过手机和圈子里的朋友交流。”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现实中沉默的“低头族”在异度空间里找到知己,形成圈子。圈子好友不注重现实中的身份,而认同身份背后共同的观念,交往更加率性。在拉萨,潘某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大昭寺照片,韩某跟帖说“我也在大昭寺”。原本陌生的两人加了好友,结伴游拉萨,此后再无联系。一年后,潘某到丽江旅游,忽然想起韩某,就“私信”了她,没想到韩某也在丽江,于是两人结伴穿越虎跳峡,之后又相忘于江湖。
    今天,人们用手机购物、寻找美食、预订酒店,手机俨然成为全智全能型保姆。在一家外贸饮料公司做营销的刘某,经常要丢下小学6年级的女儿去出差。但她并不因此牵肠挂肚,因为很多宾馆都有免费WIFI,她可以每天通过手机微信、微博看女儿动态,与女儿视频聊天。在一家报社做部门主任的况某抱怨自己的工作是“从早到晚刷微博,眼睛都要刷瞎了。生怕突然出现重要新闻,第二天别人连篇累牍,而我们不着一字,那就等着挨老总尅吧!”她说幸亏有了微博,人们纷纷转发,才不至于漏新闻。而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她会用手机提醒同事关注,不必常常开会。手机以其移动、便捷的终端模式而成为资讯之王。一本分数线是多少,哪里又出了新地王,黄金的最新价格是多少……世界变化快,一天不看手机新闻,就跟不上办公室的聊天话题。大二学生孙某对诗词很感兴趣,听了系里诗词写作的课还意犹未尽,手机上网搜索到了很多诗词写作公开课。“想学就学,我可以随时学习”,孙某说。
    作答要求
请参考全部给定资料,围绕“手机时代我们该珍惜什么”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手机时代我们应珍惜现实生活 从滴滴打车到百度订餐。从携程订票到微信营销,手机随功能增加而不断融入生活。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的感慨。让人们认识到手机时代的弊端——容易坠入虚拟世界难以自拔。身处手机时代,我们应该明晰生活的真谛,应珍惜现实眼前的生活。 手机时代,我们应珍惜家庭情感。手机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消遣体验。人们在饭桌上团团围坐,不再是高谈阔论而是抢红包、晒动态,昔日家庭团聚的亲情交流逐渐减少。而我国部分老人与子女并不能经常见面,难能可贵的亲情交流也被手机替代,自然引起老人不满。同时,家长过于沉迷手机,使得孩子备受冷落,从前家长为孩子朗读图书、讲述故事的时间全部用于手机娱乐,更造成孩子缺乏家人陪伴、教育。我国家风传承渐渐式微,家庭教育本就不足,若是家长沉迷手机,必然导致孩子缺乏家教。而且,在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夫妻之间本就缺乏交流,若是个人沉迷手机娱乐,必然导致夫妻情感淡薄。可见,手机对家庭情感的影响巨大,若是沉迷信息世界,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手机时代,要珍惜现实生活中情感交流的机会,维护家庭情感。 手机时代,我们应珍惜科技便利。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手机让我们的生活效率大大提升。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连接上网。订餐订票立等可取,知识文化任你浏览。晒一张旅游照片,更新一则动态消息,也许会让你结识一位良师益友。可以说,信息科技的发展给予我们的生活便利不容忽视。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利用,便会丧失很多机会,甚至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有人沉迷于浅阅读,对经典著作浅尝辄止;有人沉迷网络游戏,百无聊赖打发时间,他们享受着生活便利却放弃了科技机遇,令人无限惋惜。身处手机时代,我们要充分珍惜科技带来的便利,利用手机的便携性,广泛阅读,汲取知识,建设书香社会;要积极创新,开发更多服务生活的软件,提高生活的便捷性……我们要珍惜科技,善于运用科技,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机对生活的服务价值。 手机时代,我们应珍惜质朴生活。近年来,从拥挤的地铁,到晃动的公交,再到喧哗的马路,“低头族”“屏奴”随处可见。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影响工作、威胁健康,与现实生活逐渐脱节。随着人们对手机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不少人努力戒掉手机依赖症,放下手机,通过最简单的跑步健身得到了健康,通过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交得了挚友。通过最原始的纸质阅读愉悦了身心。在手机充斥现实生活的当下,我们更应珍惜最原始、最质朴的生活方式,多多参与现实的生活交流,培养真挚的情感,塑造人性的世界。 手机的发展,给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人们不断脱离生活现实。身处手机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索,什么才是我们生活中应该珍惜的。只有端正对科技便利的正确认识,重视家人情感的培养,充分享受质朴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人性,从而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而不要做科技的奴隶!

解析 阅读题目可知。本题要求围绕“手机时代我们该珍惜什么”写一篇议论性文章。在作答本题前需要思考:手机时代的问题何在,最缺少的是什么。
给定材料内容较多,“给定资料5”重点介绍手机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手机,忽视了对家人的陪伴。同时介绍了家长在陪伴孩子时,一味地刷手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手机也惹怒了老人,带来“亲情隔阂”;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正在破坏使用者的婚姻幸福。“给定资料6”阐明智能手机对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通过阅读可以发现,随着功能的增强,手机给予我们的帮助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手机时代的便捷。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从家庭情感、科技便利、质朴生活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论述现实的生活才是我们在手机时代应该珍惜的事物。
考生作答时不仅需要理清思路,准确立意,更要注意题目要求,论述深刻,内容充实。同时,字数要求为1000字左右,考生需要锤炼语言,确保简洁准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bel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