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李军和红梅结婚前,李军的父母为李军购买了一套住房(价值35万元),供李军和红梅婚后居住。李军为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因资金不足,于2007年3月将这套房屋作抵押向工商银行借款30万元,并办理了登记手续。还款期限为2年,利息1万元预先在本金中扣除。2007年5
李军和红梅结婚前,李军的父母为李军购买了一套住房(价值35万元),供李军和红梅婚后居住。李军为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因资金不足,于2007年3月将这套房屋作抵押向工商银行借款30万元,并办理了登记手续。还款期限为2年,利息1万元预先在本金中扣除。2007年5
admin
2022-10-18
34
问题
李军和红梅结婚前,李军的父母为李军购买了一套住房(价值35万元),供李军和红梅婚后居住。李军为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因资金不足,于2007年3月将这套房屋作抵押向工商银行借款30万元,并办理了登记手续。还款期限为2年,利息1万元预先在本金中扣除。2007年5月,李军在房屋的前院修建了一车库。2007年9月,李军因业务需要,全家搬迁到北京,房屋无人看管。于是李军将房屋租给王斌,租期2年,但李军并未告知王斌房屋已经抵押的情况。王斌入住后,经李军同意对房屋进行了装修,耗资2万元。2008年1月,李军因急需周转资金决定出卖该房屋。因经济上的原因,王斌没有买下该房屋,于是李军以35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屋卖给刘成,并对刘成说明房屋出租和抵押的情况,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并且到房产管理机关办理了登记手续。对于此次房屋买卖,银行并不知情。2008年3月,银行债务到期,李军没有偿还债务,银行将该房屋拍卖,卖的价款为32万元,房屋被黄海购买。为此,当事人之间为房屋的租赁权、抵押权以及所有权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
假设李军与工商银行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李军不能清偿借款时,房屋归工商银行所有,该抵押合同的效力如何?
选项
答案
假设李军与工商银行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李军不能清偿借款时,房屋归工商银行所有,该抵押合同部分有效。因为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的内容无效,但该内容的无效并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jA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甲(14岁)在一次抽奖活动中抽中5万元的大奖,甲母在征得甲的同意后,将其中的1万元赠送给生活困难的乙。甲母的行为()
甲公司欠缴税款20万元,税务局工作人员小刘和小孙来甲公司查账时,甲公司总经理王某和其朋友李某组织一伙社会人员挡在公司门口不让税务人员进门,并将税务人员小刘打成重伤。王某的行为构成()
甲、乙签订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乙所负的债务。如果丙履行债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则应当向甲承担违约责任的是()。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
公安人员张某在审讯犯罪嫌疑人高某时,对其捆绑、吊打,致高某颅内大面积出血而死亡。对张某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
以下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公司与B公司因为发展需要,两公司合并成为一家新的公司,但合并后的公司仍使用A公司的字号,这种行为属于()
有权裁定予以犯罪分子减刑的机关是()
甲、乙合伙开办健身中心,二人在2014年12月1日约定:甲以健身场地出资,乙以现金80万元出资,合伙期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利润双方平分。协议签订后,甲为提供健身场地,以个人名义租赁了丙的经营性用房。租期为自2015年1月1日起
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的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随机试题
自2016年初以来,A公司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2016年7月1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了A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在该破产案件中,存在下述情况:(1)A公司应付甲公司货款200万元,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为2016年
试述甾体避孕药的作用机制及禁忌证。
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有: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中,关于劳务报酬计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述合同成立的几种情况。
舒雅17周岁,是某网络直播平台的一名主播,以其直播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其申报缴纳营业税的地点是()。
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数学家的是()。
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