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雷同,有些雅人采用偏僻的名字。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十五六岁时,我嫌父亲所给的名和老师所给的字都太俗,太普通,于是自己改名为“力”,改字为“了一”。但是所谓僻名也是没有标准的。我改名不到几个月,就看见《小说月报》有个“饶了一”,后来知道《西儒耳目

admin2010-01-11  35

问题 为了避免雷同,有些雅人采用偏僻的名字。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十五六岁时,我嫌父亲所给的名和老师所给的字都太俗,太普通,于是自己改名为“力”,改字为“了一”。但是所谓僻名也是没有标准的。我改名不到几个月,就看见《小说月报》有个“饶了一”,后来知道《西儒耳目资》的刊行者王征,别字了一道人。了一道人姓王,这有多么巧!名字古怪了,虽然不容易雷同,却有另外一种麻烦。人们看不顺眼,就会念错:曾经有一个邮差在我的门口高喊“王力先收信”;另一次又有一个在院子里喊“王了的电报”。前者是“添足”,还有可说;后者是刖刑,______
   我的名字虽是僻名,却非僻字。若索性用了僻字,大约是不会和别人相重了。但是,天哪,我的名字就有人误念为王刀!试想僻字还有人念得出声音来吗?王世杰先生之被念成王世木,夏丐尊先生之被念成夏丐尊,该是怨一般人认识的太少呢,还是该怪自己用字太深?
   中国人之于姓名之外,还有一个“字”,这也是由来已久的。“字”不一定要有两个字。表字根据经典,似乎春秋时代就有了的,陈公子佗字五父,王引之以为是根据《诗经》“素丝五纶”之句,纥佗通,后代相习成风,于是名凤者字鸣岐,名琼者字子瑶之类,差不多看见了字就猜得着名。这种风俗,最近一二十年似乎消灭了。青年们往往只有姓名,没有表字,因此,他们也就不懂称呼上规矩,有一个高中学生写信给我,封面上写的是王了一,信内却称王力先生,但是,有一位朋友在某机关当秘书,同事却又劝他取一个表字,以便称呼。青年总是和社会打成两橛的,区区称呼一事也不在例外。
   实际上,一个人有两个名字,在现代,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常常有人知道我叫王力,还问我认识不认识王了一。这且不提。在北平的时候,有人寄钱给我,写的是王了一,我只有两个图章,其一是王力,另一个是了一,银行里不许我取款,因为前是姓合名不合,后者是名合而没有姓。结果是劝我花了一角钱在刻字摊上刻上一个木印,才算办清手续。
                                                                                    (选自王力《姓名》)
对“前者是‘添足’,还有可说;后者是刖刑……”这句话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A、“添足”的“足”在文中指的是多余的“先”字。
B、“还有可说”的原因是人们多习惯用复名,不留心便会把“力”字连上“先”字读。
C、“还有可说”的意思是还可以念得通,挺顺口。
D、“刖刑”在文中比喻“了一”的“一”字被砍掉了。

答案C

解析 C句与上文意思接不上,因为已经指出了是画蛇添足,是多余的,只是人们多习惯用复名,不留心便会把“力”字连上“先”字读。因此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td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