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2016/2/5)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2016/2/5)
admin
2021-04-01
50
问题
吴某被甲、乙合法追捕。吴某的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打死甲也可能打死乙。设定吴某对甲、乙均有杀人故意,下列哪一分析是正确的?(2016/2/5)
选项
A、如吴某一枪没有打中甲和乙,子弹从甲与乙的中间穿过,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如吴某一枪打中了甲,致甲死亡,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数罪并罚
C、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死亡、乙重伤,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仅成立故意伤害罪
D、如吴某一枪同时打中甲和乙,致甲、乙死亡,则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
A
解析
选项A正确,应选:《刑法》23条第1款,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因此,吴某在主观心态上对甲、乙均为间接故意,客观方面上着手实施了开枪杀人行为,但没有造成甲乙死亡或受伤的结果,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侵犯了甲、乙的生命权。又因甲、乙是合法追捕,吴某不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成立犯罪未遂。
选项B错误,不选:想象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吴某对甲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对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处罚。
选项C错误,不选:吴某对乙的主观心态是故意杀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乙故意杀人罪未遂。
选项D错误,不选:吴某对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是想象竞合犯。不应数罪并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wr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哪些属于“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
甲采用武力威胁的方法,胁迫乙同其一道盗窃丙。乙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甲实施盗窃韵过程中帮其望风。甲在盗窃的过程中,被丙觉察,甲见事情败露,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向丙头部砸去,致丙当场死亡。案发后,县公安局经县检察院批准,将甲、乙二人逮捕。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认为案件
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增专节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而且还赋予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隐匿身份实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关于技术侦查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对于不起诉决定.如果被害人不服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依法可以采取下列哪些诉讼行为?()
原始社会规范,是以习惯为表现形式并依靠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自觉遵守来保证实施的特殊社会规范:而习惯法是法的一种重要形态。下列有关原始社会规范和习惯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下列哪一选项是其要抓住的关键?()
英国某法院曾审理一件颇为棘手的刑事案。一名叫乔治的年轻人设法进入某皇家空军机场。坐在机场跑道上观看天上的飞机。其被警察带走,并于几天后被送上法庭。乔治的辩护律师为其辩道:《官方机密条例》规定:“不得在禁区附近妨碍皇家军队成员的行动。”虽然军用机场是个“禁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任某上山采集野生菌,午饭期间不料发现山腰向某家后屋起火。考虑到向某家仅其老母常年在家,见火势还比较大,应该需要帮助。于是奔向向某家,进行救火。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火势总算得以扑灭。但其右腿也因此受伤,原因在于救火过程中,向某老母向其递水过程中一不小心,把
随机试题
下列刑事诉讼参与人,不能要求其回避的有()。
简述群体的作用。
镜面伪像的特点是
超声检查腮腺的方法是
抗心律失常药不包括
根据GB6441--86的规定,确定伤亡事故“损失工作日”,其目的是()。
存款人向存款机构提供转账凭证或填写的存款凭条是()。
关于零缺陷管理法,下列陈述有误的是()。
A、 B、 C、 D、 A此题答案为A。分子、分母均为和数列。12+19=31;17+26=43;选A。
Shehasputonalotofweightsinceshewasgraduatedfromthecolleg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