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个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admin2017-04-05  17

问题 试述个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选项

答案个性是指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个体意识倾向性以及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社会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看行为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意义不大的行为,社会容许较大的变异;而对社会意义十分重要的行为,就不容许有太大的变异。如果一个人极端偏离社会文化所要求的人格特质,不能融入社会文化环境中,就可能被视为行为偏差或患有心理疾病。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米德等人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这三个民族居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在民族性格上的差异,显示了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在放纵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特质。“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力的一个总结。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同学、班集体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特别是教师既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评价言行的标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巨大影响,研究发现: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老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气氛区中,学生欺骗减少。在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的管理风格下,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 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团体组织,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 初中生同伴群体也是一个结构分明的群体,群体内有上下级关系的“统领者”和“服从者”,有平行关系的“合作者”和“互助者”。这种群体具有不同于孩童与成人的“初中生亚文化”特征。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个著名的研究实例是,巴理(Berry,1966)关于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墓摩人(Eskimos)和非洲的特姆尼人(Temne)的比较研究较好地说明了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另外,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的反应,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Griffitty1970;1971)。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总之’人格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因素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教育是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xt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