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结合中国传媒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复旦大学2013年研)

admin2019-07-04  29

问题 论述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结合中国传媒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复旦大学2013年研)

选项

答案中国新闻媒体“双轨制”体现在,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体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分不开。 (1)中国新闻媒体“双轨制”的发展 ①长期以来,我国把新闻媒体的属性定位在上层建筑内,认为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这一认识从我党的报刊一开始创办就确立下来。 ②1949年12月,新闻总署曾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但没过几年就停止执行。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报纸试行企业管理,但实际也没有真正推行。 ③一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进而形成新闻媒体具有双重性的新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④“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媒体中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但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2)新闻媒体“双轨制”带来的变化 确立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①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竞争的直接目标是争取更多的受众——报纸要扩大发行量,电台要提高收听率,电视台要提高收视率。为了吸引受众,就要不断下功夫改进版面、改进节目,从而使宣传、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活泼,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②新闻媒体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是设备的竞争。为了更真实、更迅速、更深刻、更生动地反映现实,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新闻单位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不断更新设备。从1993年以来,中国各大报社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电台、电视台的设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③新闻媒体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媒体竞争态势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从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过渡,新闻媒介比以前更加重视受众的需要,媒介内容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倾斜。重视媒体的受众定位,不断进行受众调查。新闻媒介栏目不断变化,热点追踪不断转移,其轴心就是受众需要。 ④新闻媒体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新闻媒介在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放开手脚搞活经营,使得国家利税收入增加,新闻媒体实力壮大,新闻从业人员收入增长。 (3)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带来的问题 ①指导和迎合的矛盾。一方面,新闻事业生产和传播的是精神产品,强调对受众和对社会生活广泛的指导性;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实体的媒介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要确立以受众市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少数新闻媒介面临竞争压力,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使得媚俗、浅薄的内容大量增加,出现报格下滑现象。 ②增加信息量与煽情的矛盾。新闻事业是以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为其主要任务的,并主要以信息量来满足受众的需要;但是现在,迫于商业竞争的压力,极少数新闻媒介走上了一条通俗化乃至庸俗化的道路,不追“新”,一味地追“星”、追“腥”、追“性”,煽情主义一发而不可收拾,“炒”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当今新闻传播中硬新闻不硬、软新闻低俗化的倾向。 ③新闻和广告的矛盾。新闻事业双重性决定了新闻媒介具有双重的出售方式:出售新闻给读者和出售广告版面、时间给广告客户。从理论上看,新闻事业作为广告媒体的地位应该是由其作为新闻媒体的地位决定的。但现在,广告和新闻争版面、争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告版面、时间,在少数新闻媒介那里,大大超出规定标准,一些新闻媒介扩版、增加节目时间,往往新闻性的内容少,增的大都是广告;有些情况下,广告主凭借其经济实力,甚至对新闻的内容和播发权形成压力或产生影响;以及出现广告客户出高价买下版面吹嘘自己,或以新闻的面目做变相广告误导消费者等现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X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