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教师拖堂,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家常便饭”,尽管内心不满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针对这一“顽症”,新学期,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中学强化该校“16条禁令”,明确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和经济挂钩。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谈
教师拖堂,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家常便饭”,尽管内心不满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针对这一“顽症”,新学期,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中学强化该校“16条禁令”,明确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和经济挂钩。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谈
admin
2016-08-06
108
问题
教师拖堂,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家常便饭”,尽管内心不满但也只能“逆来顺受”。针对这一“顽症”,新学期,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中学强化该校“16条禁令”,明确将“教师拖堂”列为教学事故,处罚直接和经济挂钩。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
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选项
答案
(1)“拖堂”一直以来在我国各地学校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所谓拖堂,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了规定的下课时间而未按时下课,继续延长一段教学实践的现象。出现教师“拖堂”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既有可能是教师备课不充分,也有可能是教学内容和当时教学情境的需要,但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拖堂”,其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师拖堂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学生的休息和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授课时间太长,学生的精力会下降,注意力难免分散,极有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其次,教师拖堂会影响学生良好时间观念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会淡薄,认为时间不重要,今天的作业可以留到明天去做,对教师的其他安排,也可以一拖再拖,这样就会养成拖拉的不良习惯。最后,教师拖堂也会影响其他教师的上课。 (2)针对“拖堂”现象,某中学实施了“拖堂禁令”,将“拖堂”视为“教学事故”,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该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其目的是规范教学秩序,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从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上寻找造成拖堂的各种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校正,增强课堂效率,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拖堂”其实也是教师尽心尽职的表现,将拖堂列为“教学事故”,这有可能给教师增加压力,甚至影响教学质量。 (3)综上所述,“拖堂禁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处理方式,既要保护教师积极性,又要避免流于形式,取得收效后,可以建议将刚性的措施改成柔性的管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ZA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中学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2015年吉林吉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
负强化就是惩罚。
琪琪在上课时偷玩手机,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没回答出来,被老师严厉批评,还被同学哄笑,当时感觉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此后一旦说起上学就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
暑期将至,江苏某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快乐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搜寻民间小游戏并进行实践,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要求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体验,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感恩父母。该校教师有效地运用了()的德育方法。
在教育调查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
为了了解某校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李老师向该校初中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以收集相关信息。李老师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随机试题
A.24小时尿量<10~20mlB.24小时尿量<30~50mlC.24小时尿量<200mlD.24小时尿量<300mlE.24小时尿量<400ml
备付金存款位于()。
物资出库过程中,()是防止差错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措施。
在25-20钢焊缝中,硫化物主要呈_____,而磷化物则呈膜状分布于晶界。
市场经济时代也需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下面哪种情况不需要评价肾段动脉的阻力指数
下列关于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表述,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Cantabile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Giocoso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A、2B、3C、4D、5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