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图书馆有100本书,借阅者需要在图书上签名。已知这批书中有甲签名的33本、乙签名的44本、丙签名的55本,其中同时有甲、乙签名的29本,同时有乙、丙签名的36本,同时有甲、丙签名的25本。那么这批图书中最少有多少本没有被任何人借阅过?
图书馆有100本书,借阅者需要在图书上签名。已知这批书中有甲签名的33本、乙签名的44本、丙签名的55本,其中同时有甲、乙签名的29本,同时有乙、丙签名的36本,同时有甲、丙签名的25本。那么这批图书中最少有多少本没有被任何人借阅过?
admin
2020-01-04
35
问题
图书馆有100本书,借阅者需要在图书上签名。已知这批书中有甲签名的33本、乙签名的44本、丙签名的55本,其中同时有甲、乙签名的29本,同时有乙、丙签名的36本,同时有甲、丙签名的25本。那么这批图书中最少有多少本没有被任何人借阅过?
选项
A、25
B、33
C、44
D、55
答案
B
解析
设没被借阅过的图书为x,同时被三人借阅的图书为y,根据容斥原理,33+44+55-29-25-36+y=100-x,x+y=58。要使x取值最小,那么y值应最大。已知y≤25,所以y的最大值为25,则最少有33本书没有被任何人借阅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oxY777K
0
新疆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曹雪芹从175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它以封建大家庭为撰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腐败的历史过程,表现反封建深刻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下列选项中,概括的内容与上述文段表意
舆论热点的形成虽有偶然性,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被人把握。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人为制造的热点,也可以看到自然形成的热点事件中某些人刻意在______________。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呢?动机就在于利用政府的舆情应对机制,一旦舆论造起来,政府部
人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有直,就会有曲,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痛苦是常有的,遗憾是常见的。有的人,于平凡中含着伤痛;有的人,于痛苦中带着微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情形。生命总是眷恋着坚定,厌倦着沉沦。告诉自己,______________。填入
每当面对繁忙的交通状况时,我们总觉得它是无序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混乱”的表象下却存在着群体协作行为:每一个驾驶员都努力规避交通事故,这是个体行为;在路上行驶时,汽车首尾相接,车距狭小但不碰撞,车距大时就加速,车距小时就减速,这却是群体协作。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多年以前,德国就要求在每一个销售的鸡蛋上都印有一串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标识码,用来标明该鸡蛋是什么时间,以哪种方式,在哪个国家、哪个农场甚至哪个鸡舍生产的。以前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而现在根据标识码,不仅有关部门可以迅速查封受污染的鸡蛋,普通消费者也可以上网查
某国准备造访一颗太阳系行星,这颗星球的物质组成以氢和氦为主,其平均半径仅亚于木星,而且它有23颗卫星,表面有一个特别美丽的光环。这颗行星是:
气贯长虹:气势
长夏江村事事幽对于()相当于()对于送别
气贯长虹:气势
随机试题
某甲共育有三儿一女,2000年甲在公证机关公证下立A遗嘱将其财产给予其小儿子所有,后因与小儿子关系恶化,甲又自书B遗嘱决定将财产给予其二儿子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通常不选择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急性肾炎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为
A.腹胀B.腹痛C.呕吐D.进行性黄疸E.血尿淀粉酶升高胰头痛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某2×300MW火力发电厂,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接入220kV配电装置,220kV采用双母线接线。每台机组装设3组蓄电池组,其中2组110V电池对控制负荷供电,另1组220V电池对动力负荷供电。两台机组的220V直流系统间设有联络线,蓄电池选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
下列关于墙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下列各项中,不得允许在计算增值额时扣除的有()。
"Itcan’tbedone."BoyanSlatheardthisoverandoverwhenhefirstproposedawaytocleanupmillionsoftonsofplasticpo
甲、乙各以20%与80%的份额共有一间房屋,出租给丙。现甲欲将自己的份额转让,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太虚絪缊之气聚而生人物,人物死而散为气,其清者重返于太虚。聚散、生死是自然变化的必有之几。气聚为人而可见,这是“明”;人物死散而不可见,这是“幽”。从生到死,是从“明”转变为“幽”,而不是从“有”消灭为“无”。然而,人的善恶对“生”有何意义,对“死”有何意
最新回复
(
0
)